●本報記者 盧素平 續寫雷鋒故事,光大雷鋒精神。 建所60年以來,三明市公安局白沙派出所堅持“親民、愛民、為民”的白沙精神,一以貫之服務群眾,一心一意為民著想,譜寫了一曲曲警民共建的和諧之歌。 今年3月2日,白沙派出所獲評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成為中宣部命名的第四批50個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之一,也是全省公安系統唯一的學雷鋒示范點。 為民理念一以貫之 白沙派出所成立于1958年,最早的辦公地點在白沙村“光榮詞”。不謀而合,白沙派出所似乎注定與光榮同行。 部級和部級以上表彰19次、省級和省級部門表彰36次、市級表彰35次……走進白沙派出所,一項項至高無上的榮譽、一面面鮮紅似火的錦旗、一個個親民為民的事例,無不令人心生敬仰。 “幾十年來,為人民服務的雷鋒精神,民警們內植于心,外化于行。”采訪中,白沙派出所教導員劉雪冬說,早在1985年,白沙派出所就被公安部授予“公安戰線模范集體”榮譽稱號,首次獲得省部級榮譽。 在榮譽室里,還有一面1991年公安部授予的“全國廉政愛民優秀公安基層單位”的錦旗。“過去的白沙所,每天早會,民警們都要重溫這兩面錦旗的精神內涵,提醒自己不忘為人民服務的初心。” 為民辦事,替民解憂。2016年底,在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陳育煌的直接指導和區委區政府以及分局黨委的重視支持下,白沙派出所積極實施“一室兩隊三中心”為基本框架的警務機制改革,為老百姓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據悉,在2017年全市派出所基礎工作綜合排位上,白沙派出所名列前茅。 日常工作中,白沙派出所把便民服務中心作為“踐行價值觀、崗位學雷鋒”活動的前沿陣地,積極推行警務公開,實行陽光辦理、微笑服務,充分發揮“巾幗文明崗”、黨員示范崗、全省優秀戶籍窗口的典型示范作用,推行“馬上就辦、辦就辦好”“指尖辦事”,減少辦事環節、提高行政效率,大力推行網上便捷服務,真正做到了“讓數據多跑腿,讓群眾少走路”,贏得一片贊譽之聲。 此外,白沙派出所還研究制定了《白沙派出所“踐行價值觀崗位學雷鋒”主題實踐活動實施方案》,并結合省公安廳部署開展的“忠誠頌·筑夢警營點亮青春”主題,積極開展學雷鋒系列活動,不斷提升廣大民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和服務水平。 從外來人口管理模式改革,到2014年全省第一批、全市第一家開通辦理出入境辦事辦證業務;從涌現出二級英模林先雄、全國優秀人民警察邱智強,到獲評第四批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白沙派出所這個“老典型”常新常亮。 服務群眾點滴做起 群眾利益無小事,點點滴滴總關情。 白沙派出所轄區面積21平方公里,實有人口4萬多。三明火車站、長途汽車西站和在建的三明動車南站以及建材、五金、家居、海鮮、肉食品、水果等大型批發市場坐落其中,是三明市的重要交通樞紐和商貿集散地,也是三明市區治安復雜區域之一。 建所以來,白沙派出所始終把“執法為民”的思想基礎作為隊伍建設的主線,從點滴做起,從每一位民警做起,將嚴格執法與熱情服務緊密結合,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的無私奉獻中樹立起基層公安隊伍的良好形象。 2014年,白沙派出所接到熱心市民電話,稱長途汽車西站有一名走失兒童。接回孩子后,民警利用“白沙社區鄰里守望互助微信群”發布“微尋人”,變“大海撈針”為“眾里尋他”,短短兩個小時為走失兒童找到家。 走訪過程中,了解到走失兒童家庭貧困后,民警主動結對幫扶,不僅逢年過節上門探望,送去慰問品,還幫助他們申請低保,并為孩子的母親找了份工作貼補家用。 聯系群眾主動化,服務群眾常態化。幾年來,白沙派出所積極開展“手拉手、結對子”活動,組織學雷鋒小組、青年志愿者,深入到轄區困難家庭、共建單位、學校,開展獻愛心、扶困幫撫志愿服務,贏得市民頻頻點贊。 “平時工作中,替社區居民處理咬人的狗,為老舊小區疏通下水道等一些看似和警察沒太大關系的事,我們都會盡全力提供幫助。”白沙派出所副所長邵晟閩說,所謂雷鋒精神,就是主動介入,盡心解決好和群眾息息相關的生活小事,真真切切為民服務。 幾年前,白沙警務室的民警邱智強在某新村路口多安裝一處視頻監控探頭。誰曾想,卻遭到一位老大爺的極力反對。原來,新村大門安裝的那盞200瓦大燈正對著老人的臥室。每到夜里,刺眼的燈光照射在他家的窗前,令人輾轉難眠。 了解情況后,邱智強急忙商討對策解決問題。事后,張大爺在邱智強提出“原紅光市場空地建一個摩托車停放點”這個建議上,不但一改原先事事反對的態度,還熱心地幫助開導個別不支持的居民。 “處理問題中,要多傾聽老百姓的意見,多感受老百姓的利益,才不會好心辦‘壞事’。”邵晟閩說,構建和諧的警民關系,需要把百姓當家人、把服務當家務。 雷鋒精神薪火相傳 去年7月,80多歲的王阿姨夫婦來到白沙警務室求助,稱對門鄰居將大衣柜長期放置在公共樓道,不僅擋了過道,還在衣柜頂上長期擺放佛龕,他們擔心,萬一著火了怎么辦? 在調解過程中,老人的鄰居表示,除非整棟樓的住戶都將擺放在過道的物品清理干凈,否則她不會搬離物品。從7月到9月,民警巫曉珊、董季東和這幢樓的居民們打起“持久戰”,多次聯合居委會、物業、消防大隊有關人員上門勸說,終于把事情解決了。 “兩位80后的孩子這么有耐心,真是太難得了。”事后,王阿姨連連稱贊,還特意送了一面“為民解憂,心系百姓”的錦旗到單位。逢年過節,老人總會時不時打 個電話問候。年輕民警的心里,暖暖的。 據統計,白沙派出所現有民警20人、文職3人、輔警12人,其中黨員20名,民警平均年齡35.13歲,是一個富有朝氣的青年集體。 “我們注重民警思想和精神層面的培育和傳承,通過構建氛圍濃厚的警營文化環境,對民警進行潛移默化的環境熏陶。”劉雪冬說,為此,白沙派出所專門開辟了思想政治工作區,設立誓詞墻,組織民警在入黨、入警和入所紀念日開展重溫誓詞活動,教育民警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去年,80后民警嚴建斌在張貼二維碼門牌時,不小心遮擋了商家的廣告。接到商家電話后,嚴建斌二話不說更換了二維碼門牌位置。“現在每次經過店鋪,老板都會和我們打招呼。”他說,作為社區民警,本來就需要多和群眾打交道,只有警民關系和諧,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 樹典型,立標桿,揚正氣。白沙派出所不僅積極宣傳林先雄、邱智強的親民愛民先進事跡,還開展了一系列雷鋒精神教育活動,在全所上下形成“學雷鋒見行動”的良好氛圍,激發了積極服務的工作熱情。 作為全國文明單位、全國青年文明號、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范集體,白沙派出所率先在全市設計使用具有自身特色的派出所LOGO圖標,大力倡導文化育警、文化勵警、文化強警,激發隊伍活力。 “LOGO上的五星,指的是給群眾五星級的服務。中間的‘白’字像大拇指,寓意為百姓做好每一件值得百姓‘點贊’的事。‘白’字也體現了我們白沙所‘鞠躬盡瘁兩袖白、忠肝義膽浪淘沙’的廉政文化。”劉雪冬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