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沖擊全球生產和需求,石材產業迎來大考 直面壓力,“世界石都”危中求機 工人在水頭鎮的石材廠生產車間里作業。 東南網4月10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清智 文/圖)“踏實干,辦法總比困難多!”在位于南安市水頭鎮的光明石業生產車間里,掛著一條醒目的橫幅。 石材業是南安市的支柱產業,該市共有1300多家石材企業,規上企業299家,去年累計完成規模產值631.5億元。當地石材企業大多集中在被譽為“世界石都”的水頭鎮。過去兩個月,疫情對水頭鎮的石材產業造成較大影響。 在我省出臺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一系列政策后,南安市的石材企業紛紛復工復產。 政策助力復工復產 3月底的水頭鎮車水馬龍,一輛輛大貨車有的載著整塊荒料,有的載著加工好的石板。一切看起來和平時沒什么區別,除了隨處可見的口罩和疫情防控宣傳語。 “一開始我們沒想到會這么嚴重。”光明石業董事長、水頭商會會長黃明經說,直到除夕前南安市黨政部門召集當地龍頭企業召開防控會議時,他才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性,假期結束后,公司就遭遇了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延期復工復產。 2月,復工復產成為各行各業的關注焦點。我省出臺一系列措施,大力支持民營經濟和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積極緩解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 由于大量工人都在外省,南安市大量石材企業無法恢復生產。對此,當地政府、行業協會、企業多次召開協調會,對疫情嚴重地區以外的工人,由市政府組織統一包機、包車(專列)接回,相關費用由南安市委市政府、各商協會、各企業共同承擔。經過體溫監測、登記和隔離后,外地員工只要一切正常即可返回崗位;如需核酸檢測,檢測費由員工所在企業承擔70%,市財政給予補助30%。 “一個多月的時間,水頭石材行業包機包車接回了1萬多名工人。”南安市石材行業協會會長王清安說,為確保廣大企業在復工復產的同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協會還組織企業捐款,統一購買17萬余只口罩、500多個測溫儀并發放給企業。 2月下旬,水頭鎮的石材規上企業全部復工復產。截至目前,南安市的石材產業產能已達去年同期水平的8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