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人黃集良在制作竹馬燈。 2月28日晚,永安市小陶鎮選送的竹馬燈表演《竹馬奔騰樂安居》登上了永安市第三屆農民春晚。 竹馬燈是小陶民俗,2010年入選第三批三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每年春節,當地各村開始制作馬燈并到鎮上集中展示。七旬老者黃集良2017年成為竹馬燈三明非遺傳承人。 “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黃集良8歲開始在父親黃圣水指導下,學會了破竹篾,13歲掌握了編制竹馬燈架和裱紙基本技術。 在物資匱乏的年代里,竹馬燈制作時斷時續,黃集良堅持在家里學習扎馬頭,去老人家學剪紙、學鑼鼓經,漸漸在同齡人中嶄露頭角。 1963年村里經濟好轉,19歲的黃集良召集大家出資制作馬燈,從上坂走山路到小陶供銷社購買紙張、燭蠟,燭蠟自制蠟燭;請老一輩現場監督制作竹馬燈工藝。就這樣連續兩年春節期間走馬燈,讓黃集良出盡了風頭。 不久,“文革”開始,竹馬燈不能制作,黃集良就以進村入戶的名義,拜訪名師,鉆研技藝。 1978年,改革開放,黃集良召集大家開始制作竹馬燈,嫻熟的技藝、耐心地指導,使他成為竹馬燈制作指導師。1990年開始,他先后收了幾位徒弟,如今這幾位徒弟都單獨開展制作竹馬燈、走馬燈等各項工藝。 (黃光棉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