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中國這十年·閩籍鄉親話發展”系列報道聚焦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非凡十年,緊扣閩港兩地發展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講述在港閩籍鄉親與福建家鄉、與祖國風雨同舟、血脈相連的新時代精彩故事,通過在港閩籍鄉親的視角,展現這十年間福建取得的輝煌成就與“一國兩制”在香港的成功實踐。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紡織業聯會會長陳亨利接受東南網香港站視頻采訪畫面 人物名片 陳亨利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紡織業聯會會長。 東南網香港站:在過去十年中,您認為福建有什么樣的發展成果? 陳亨利:從改革開放初期開始,香港的同胞,海外的華僑,我們都很積極的去福建投資和建廠。這十幾年來,福建經濟發展非???,也有很多福建的企業,來香港上市、融資,都做得非常好。我們在香港也有一百多萬的福建老鄉,曾經經過兩地政府的協調和支持下,我們也成功做了“福建計劃”,幫助好幾千位福建老人,可以回到家鄉去退休。 東南網香港站:就您個人而言,在這十年之內有哪些新的發展? 陳亨利:我做紡織服裝,事實上過去幾十年,因為配額問題,在東南亞國家做了很多工廠,所以,跟當地的關系也很好。在紡織界,我們經過了幾十年的努力,特別在我老家的泉州,可能是全國最多生產品牌服裝的地方。另外,我覺得,東南亞經濟的發展,(大家都說在2030年,東盟會成為全世界第四大的經濟體)。我相信,我們福建,我們中國的品牌在那邊也會有很多機會,特別需要強調的是,香港企業幾十年積累了很多經驗,比如創新能力和國際的營銷經驗。而內地的企業,有資金,有規模,有品牌效應,我覺得如果雙方可以強強合作,未來,將會做到更好。其實,三年前,我們將國際品牌安踏,引入東盟,現在在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都已經開了實體店,初步效果非常好。未來我們都很有信心將這個品牌做成東盟最好的品牌之一。 東南網香港站:福建是最早實行改革開放的省份之一,香港一直也是福建最大的投資來源地,一直以來,為福建的發展提供強大的助力和動力,您認為未來閩港兩地合作,應該在哪些方面繼續提升? 陳亨利:香港在創科方面做得非常好。我們有五所搞研究的大學,它們都是世界百強。另外,我們有很多家服裝的上市企業,其中包含一些內地企業。我認為這方面可以更深度地發展,將香港的一些創科成果應用到企業中,將它們的科研成果轉化為市場產品,再將產品賣到內地、賣到世界。 東南網香港站:您的企業是否已經開始與香港的高新科技合作呢? 陳亨利:香港在服裝的面料、紗線的開發等基礎科研方面均有優勢,但香港過去在落地轉化方面做的不是最好,所以最近我也積極去跟HKRITA(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或者香港理工大學,把它們的創科成果想辦法轉變成市場化、產品化,我相信我們老家福建的品牌,也可以跟香港的這些科研機構好好合作,我相信對我們的品牌都會有很多機會。 東南網香港站:十年來,福建改革開放、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非常輝煌的成就,廣大閩籍港澳同胞和海外華僑華人,為福建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卓越的貢獻。您認為福建應該如何響應“一帶一路”倡議,與這些地區進行互聯互通的呢? 陳亨利:幾百年來,很多福建人到海外經商、謀生,所以,很多在海外的華僑,比如我們家,在關島、塞班島這些太平洋小島也生活了很長時間,我們跟太平洋島國有很多的聯系。之前,根據我國科技部、國土資源部、國家海洋局聯合印發的《“十三五”海洋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所提出的進一步建設完善國家海洋科技創新體系、提升我國海洋科技創新能力的目標,我們在廈門建了一個加工廠,把我們一百多艘遠洋漁船開往深海捕撈沒受污染的金槍魚帶回到福建,一部分外銷,一部分內銷,使我們內地有機會享用這些深海的優良資源。 其實,福建的集美大學、廈門大學等高校,在養殖方面、航海方面都有很好的優勢,這也是島國需要的。所以,怎么樣為國家在太平洋島國建一個橋梁,做一個窗口,是需要思考的。另外,我們福建也有很多養殖戶,也可以到小島去養殖,或者培養一些新的品種,再回到老家去養殖,使我們的國民可以有更豐富的食材。過去在我們家,在關島、塞班島,建立了一些華文小學、中學,讓當地華僑可以念書,可以對中國的語言、中國的文化有一定的認識。幾十年來,我們也在馬來西亞沙巴州跟亞庇的福建商會合作,一起辦了亞庇的建國中學。幾十年來,我們為華僑子弟培養超過一萬名學生。我們在關島、塞班島,有經營酒店。事實上,華僑大學的旅游系,是我們國家最好的旅游系之一,我們每年會帶好幾個華僑大學的旅游系的學生,到我們的酒店去學習。同事告訴我,福建來的學生非常優秀;大學那邊也告訴我,他們回去后,視野更開闊,外語也講得更好了。我想對同學們來說,這對他們一生的發展非常有意義,我覺得這些都是很好的合作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