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3月2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吳旭濤)骨再生修復材料,竟然可以用牡蠣殼制成。近日,位于福州高新區的福建吉特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發布了這一項創新成果。 “別小看這小小一塊牡蠣殼,它可以做成引導人體骨病缺損再生修復材料。目前市場上不到1克重的這種材料,售價要2000多元。”該公司創始人張其清說。 除了牡蠣殼,還有用魚鱗、魚皮等“海洋廢棄物”研制的醫用縫合線和膠原修復膜。“我們依托福州山海資源的原材料優勢、福州高新區高校和科研院所林立的優勢,研發了多種具有引導人體病缺損組織器官再生修復、替代的材料產品。”張其清介紹。 以吉特瑞為代表,作為福州市重點建設的“六個城”重要組成部分,福州高新區是福州乃至全省的創新資源聚集地。 去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時強調,要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展現更大作為。要加大創新支持力度,優化創新生態環境,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我們牢記囑托,主動融入創新型省份建設,全面建設一流大學城、中國東南(福建)科學城和科創走廊,全力打造國家級區域創新中心。”福州高新區負責人說。當前,福州高新區已注冊各類企業1.2萬家,近兩年引進培育高新技術企業400多家、科技小巨人企業40家,獲認定各類人才近800人。 科研創新能力建設,是打造國家級區域創新中心的“金鑰匙”。目前,福州高新區已引進省級以上技術中心40個,其中已建成的海西研究院擁有國家級中心4個、省部級20個,在光學晶體等領域具有國際領先的研發能力。 創新資源在集中,創新服務也在跟進。為了提高產權保護、技術對接以及成果轉化效率,福州高新區引進了國家專利審查協作分中心、國家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等一批“國字頭”平臺,目前正對接福州市知識產權法庭落地,全力提供最好最全的科技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