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3月1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朱子微 通訊員 吳通華)初春時節,壽寧城內綠意盎然,走進三祥新材科技園,幾座白色廠房掩映在青山綠水間。車間里,機器的轟鳴聲與工人的交談聲交織在一起,一幅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 三祥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壽寧人夏鵬于1988年創辦的壽寧宏光鐵合金廠,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成長為寧德市首家在A股主板上市的民營企業,其自主研制的電熔法熔煉高純氧化鋯產品品質和單晶電熔鋁有效晶粒控制比率均居世界前列,成為全球鋯材料細分領域的“單項冠軍”。 一家山區企業,何以能發展為全球鋯鎂新材料領域的翹楚? “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是三祥新材的發展原動力。”公司副總經理鄭雄說,三祥新材在發展過程中,始終立足“產品領先、技術領先、品牌領先、標準領先”四大創新理念,做精做強主業。“十三五”以來,企業建立了高門檻、有壁壘的科研機制,恪守每年拿出銷售收入的3%~5%用于研發的鐵規,做強做精鋯主導產業,確保與世界領先技術同步。 當前,三祥新材擁有發明專利45項、實用新型專利82項,并積極參與了電熔氧化鋯、陶瓷色料用電熔氧化鋯、鋯金礦、抗穩定氧化鋯復合粉等國家行業標準修訂。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2020年,三祥新材獲批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進一批高新技術人才,為企業注入創新發展新動能。同時,設立國家CNAS認可實驗室、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省級氧化鋯材料重點實驗室、省級鋯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搭建科研人才創新創造的用武平臺。 在中端人才儲備方面,三祥新材和寧德師范學院化學與材料學院合作成立“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基地”,校方根據企業需求開設校企合作訂單班——三祥新材雛鷹班;與寧德職業技術學院在定向委培、“二元制”等方面展開校企合作,為產業鏈百億元產值目標提供人才支撐。 “三祥新材目前已形成研發生產氧化鋯、金屬鋯、氧氯化鋯等8大系列產品130多個品種的產業集群,這些產業鏈項目的落地建設將對企業未來的產業布局、結構優化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產生重要的作用。”鄭雄說。 近年來,壽寧縣以三祥新材為龍頭,用好用足寧德市委市政府關于扶持鋯鎂產業發展相關措施,一手抓工業園區“騰籠換鳥”,一手抓產業鏈項目承接落地,全力打造鋯鎂產業集群。 三祥新材在鋯鎂新材料領域取得的領先地位,為寧德市鋯鎂產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2019年10月,寧德市政府專門研究出臺《寧德市促進鋯鎂新材料產業發展六條措施》。壽寧縣因地制宜,在2018年出臺的促進工業新材料及產業鏈發展六條措施基礎上,又制定了“三方案兩計劃”,強化工業用地、鼓勵創新、引智招才、完善產業平臺等要素保障,加快技術創新和產業集聚,不斷提升鋯鎂產業鏈整體競爭力,助力“金鳳凰”二次騰飛。 得益于寧德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動與壽寧縣強力保障,三祥新材產業鏈在“走出去”與“引進來”之間逐漸壯大:與寧德時代、江蘇萬順強強聯合;與省建工集團、省電子集團、博士眼鏡、深創投等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鎂合金、液態金屬、納米氧化鋯等項目落地投建,投資總額達39.7億元。 據壽寧縣工信局局長郭壽興介紹,下一階段,該縣力爭通過3到5年的努力,打造一個總投資超過100億元,年產值達300億元至500億元,科技研發實力突出、產品齊全、產業鏈長、集群效應和閉環效應明顯的鋯鎂新材料產業園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