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八市等46個農貿市場將改造提升 開禾市場(八市) 東南網2月23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沈華鈴/文 陸軍航/圖)今后,廈門全市農貿市場軟硬件將進一步提升,以后市民逛農貿市場就像逛超市。近日,廈門市出臺《廈門市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工作三年實施方案》,力爭用2-3年時間,將廈門八市在內的46個農貿市場進行改造提升,使全市農貿市場成為“食品安全衛生、環境清潔有序、市場管理精細、商戶經營文明”的百姓放心市場。 據悉,2017年-2020年,廈門全市已有55個農貿市場納入改造,未納入2017年-2020年改造提升的市場,一律納入本次改造提升范圍,全市共計46個。今年將有17個市場實施改造提升,其中,禹州市場、寨上市場、祥店市場、夏商江頭蔬菜農副產品市場、集美新村市場將就地改造,四里市場和石村市場將納入征遷,溪東市場、不見天市場、第七市場將關停取締。而歷史悠久的營平市場和開禾市場(八市)將在2023年進行改造提升,因為這兩個市場具有較深厚的“市井文化”,也是本地網紅農貿市場,方案建議按照“一場一策”,結合片區改造進行就地改造提升或選址重建。 原則上,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優先考慮“農改超”方式,改造后的生鮮超市,其功能仍為農副產品銷售市場,同等享受國家、省、市有關扶持和政策優惠。對于未能按照“農改超”方式進行改造提升的,則按照就地改造、選址重建、關停取締、納入征拆等四類方式進行改造提升和管理。其中,對于臨時占道經營、沒有具體管理主體且已明確列入擬關停取締的市場,將限期關停取締,并合理增加生鮮點布局以保障市民“菜籃子工程”。對于近期明確納入片區整體拆遷規劃的市場,則將按期予以征拆。 據悉,此輪改造提升將借鑒先進城市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做法,全面改善市場硬件環境,同步提高軟件管理水平,消除各類安全隱患。其中,方案要求改造提升要適度超前,順應互聯網商業模式,推動線上線下有機融合,提升市場流通效率、降低經營成本,更好滿足消費者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