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市委常委會召開擴大會議,對新一年重點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會上印發了《福州市“招商效率和招商質量提升工程”工作方案》《福州市“扶持龍頭壯大產業”專項行動方案》《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項目工作方案》《2021年實施“數字·綠色”技術改造專項行動方案》和2020年度福州市“雙百雙千”增產增效行動、“抓項目促跨越”專項行動獎勵工作方案等,著力抓項目、抓招商、抓龍頭、抓技改,全力以赴實現一季度“開門紅”,確保圓滿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 1.招商效率和招商質量提升工程 《福州市“招商效率和招商質量提升工程”工作方案》提出,要突出央企國企臺資、重大產業項目、現有企業提升項目等三個重點,做細簽約、開工、竣工等三個關鍵環節,精準推動招商效率和招商質量提升,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2021年全市新落地產業項目560個以上(不含房地產),單個項目總投資一產不低于3000萬元、二產不低于3億元、三產不低于5000萬元。 《方案》明確了三大主攻方向。一是央企國企臺資招商提質擴面。發揮省會、近臺資源優勢,用好“招商大使”、區域招商中心等工作機制,全面擴大與97家央企、各地國企和臺灣重點企業的合作范圍,以總部、區域總部、產業投資、戰略投資、產學研合作、合資合作為重點,著力引進一批提升主導產業技術水平、增強新興產業創新動能、擴大現代服務業產業規模的央企國企臺資項目,確保全年落地央企國企項目占招商任務數10%以上,新增臺資合同項目150項以上。 二是重大產業招商提速增效。堅持把“招大商”的重點放在產業鏈、戰略性新興產業、服務業的提升上,主動對接世界500強、民企500強、行業百強、獨角獸企業及上下游配套企業,努力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產業鏈條長的重大產業項目。2021年,招商考評體系增設“重大產業項目”考評模塊,全年完成12個100億以上、21個50億以上、6個30億以上重大產業項目。 三是鼓勵現有企業增資擴產。深化以商招商、以企引企,推動企業通過增資擴股、投資合作、共建研發創新中心、開展產業整合拓展等方式,助力有條件企業向百億、千億級躍升;盯住“百項千億”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引進關鍵技術、創新資金、人才團隊,支持企業技術創新、升級、迭代,支持重要生產線的引進、改造、優化,匯聚產業創新動能,確保全年落地增資擴產、技術改造項目占招商任務數的10%。 2.“扶持龍頭壯大產業”專項行動 《福州市“扶持龍頭壯大產業”專項行動方案》提出,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在福建、福州工作期間的重要理念、重大實踐,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并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培育一批十億、百億乃至千億級產業龍頭企業,全力壯大產業集群,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要聚焦經濟健康發展,集中精力培育壯大龍頭企業,促進企業提質增效,引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確保我市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3.2%、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8%、建筑業增加值增長7%、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9.5%;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長15%。 《方案》從開拓市場、要素保障、金融信貸支持、稅費獎勵等方面出臺更具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惠企助企政策、階段性的減負措施和創新舉措等;全力支持和幫助龍頭企業解決堵點和困難,實施援企穩崗,優先將不裁員或少裁員的本方案中的龍頭企業納入失業保險援企穩崗范圍,充分激發企業內生動力,保持發展信心和勢頭。 3.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項目 《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項目工作方案》提出,力爭到2021年,全市培育形成4家產值或營收規模超千億元的工業(產業)園區,4家超五百億元園區;建成300萬平方米高標準廠房,清理處置1.5萬畝批而未供、閑置土地和低效工業用地;建成50個基礎配套項目;形成2-3個園區建設標準。 《方案》明確了八大工作舉措。 一是做好龍頭企業培育。建立工業和信息化龍頭企業庫,通過落實政策、掛鉤服務、要素保障等方式,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 二是明確主導產業發展方向。立足產業基礎、資源稟賦,環境承載能力,明確園區發展方向,主攻2-3個特色鮮明、優勢突出、成長性好、帶動力強的主導產業。 三是完善基礎配套設施。推廣園區“七通一平”標準化建設,加快完善“3+2+1”生活配套,引進金融、保險、法律等第三方服務機構,推進110項以上園區基礎設施、生產生活配套項目建設。 四是提升園區體制機制。推動工業園區整合提升,推進龍田經開區擴區至藍色經濟產業園,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員。推進閩清經開區、可門經開區升級為省級開發區。支持永泰智慧信息產業園申報省級開發區。 五是擴展園區物理承載空間。建設高標準廠房,滿足科技型中小企業需求。盤活存量用地,推進批而未供土地處置以及閑置低效用地清理整治。 六是強化園區“政銀園”要素融合。提升園區開發公司資信評級,提高園區開發主體的融資能力;支持園區爭取政策性銀行、開發性銀行、商業性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中長期資金支持。 七是研制園區建設標準。推進高新區、融僑開發區、軟件園、青口投資區、江陰港城經濟區等5家試點園區標準研制工作,形成2-3個園區建設標準。 八是推動辦事不出園區。支持有條件的縣(市)區在園區設立行政服務中心分中心、自助服務終端。提升園區網上政務服務能力,為企業提供全程無償代辦服務。推動縣區組成“流動政務服務隊”,為園區提供上門服務。 4.“數字·綠色”技術改造專項行動 《2021年實施“數字·綠色”技術改造專項行動方案》提出,2021年,技改工作將突出重點,抓好總投資超億元的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建設,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推動力度,加快建成一批引領性強、帶動性大、成長性好的重大項目。全年安排實施億元以上的重點技改項目108項,總投資1422億元,完成技改投資1120億元以上,同比增長12%以上。 《方案》明確了四大重點方向。 一是數字化升級。加快5G、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制造業中的深度應用,推動高端鋼鐵、精細化工等行業關鍵工序自動化、數字化改造;引導紡織化纖、服裝鞋帽、輕工食品等傳統產業實施“機器換工”,建設一批數字化工廠。 二是綠色化轉型。實施工業節能與綠色化改造升級,引導冶金、建材、化工等行業淘汰、改造高耗能落后設備,實現節煤、節電、余能回收利用、高效儲能,打造一批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綠色園區;推動鋼鐵、有色、汽車零部件、裝配式建筑等產業再生產、再制造,實現循環發展。 三是服務化改造。引導紡織服裝、電子信息制造、機械制造、輕工食品等產業加大創新設計,推進柔性化改造,提供個性化定制、規?;ㄖ?、高端化定制,豐富產品供給,滿足多樣化需求,擴大產品市場占有率。 四是高端化發展。實施制造業品牌化發展戰略,鼓勵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打造一批制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企業;鼓勵龍頭企業高端化改造,實現產品質量再提升、品牌價值再提升,提高產品和原料議價權,搶占行業話語權。 此外,《方案》還提出了做大做活技改基金、強化擔保增信支持、鼓勵企業發債融資、技改項目設備和信息化投資補助、節能降耗項目補助、綠色發展建設獎勵、技改項目完工獎勵等七項扶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