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月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單志強 通訊員 游書金)近日,記者來到柘榮縣硯山洋刀剪產業園二期項目建設現場,只見“剪刀特色小鎮”初具規模,一座座現代化高標準廠房拔地而起,一條條寬闊平坦的道路縱橫交錯,一股加快發展的火熱氣息撲面而來。 這個2016年啟動的園區二期項目,已累計完成投資2.5億元,新建廠房8.65萬平方米,入駐刀剪企業78家,年產值達15億元,生產的碳鋼剪國內市場占有率逾八成。 一個山區小縣,何以能把傳統刀剪產業打造為全國刀剪行業翹楚? “園區建設是刀剪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柘榮縣刀剪產業退城入園轉型升級工作指揮部指揮長鄭圭冬說,柘榮縣在園區建設中將深入學習貫徹省委十屆十一次全會精神,更好地踐行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退城入園、整合做強、轉型升級三大功能來開發,扶優扶強龍頭,加快產業集聚。目前已攻克了刀剪產品同質化、企業小型化、產業低端化等發展瓶頸,為刀剪產業發展蓄能。 抱團整合,融合共贏。柘榮縣下大力氣扶持壯大永德利、宏利星、金劍等龍頭企業,以此帶動產業發展,形成產業集群。在扶持規上企業方面,整合重組小作坊、小企業60多家,組建聯合公司12家,新增規上企業4家。 “園區二期規劃了充足的用地需求,我們從抱團取暖升級為抱團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使行業人、財、物高度集中,不管是抵御風險、研發產品,還是開拓新市場都有更大的優勢。”福建省宏利星刀剪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松錦說。 由華興、三和、宏利星等8家刀剪企業整合而成的宏利星刀剪有限公司,一方面引進新設備,加速機器換人,另一方面創新工藝、研發新產品,主打不銹鋼剪刀。今年以來,公司產值和利潤均翻番,成為柘榮刀剪行業中的佼佼者。 刀剪是柘榮最具特色的傳統產業,也是重要的民生支柱產業。目前,全縣注冊刀剪生產企業250多家,年產刀剪2.5億把,研發出18個系列98個品種,注冊商標173件,從業人員超過5000人。 為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柘榮研究出臺促進刀剪產業發展的五條措施,從工業用地、培育龍頭企業、鼓勵創新、支持整合重組、完善產業平臺等方面進行扶持,扎實推進刀剪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刀剪企業退城入園、整合重組,破解“低、小、散、亂”問題,有效激活了“柘榮剪刀”集體商標品牌效應,助力新一輪刀剪產業創新發展。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去年,“柘榮剪刀”集體商標作為我省唯一一個以縣域名稱作標識的工業集體商標正式獲批使用,柘榮刀剪協會牽頭制定的剪刀省級行業標準發布實施,進一步提升了柘榮剪刀行業知名度和影響力,增強了行業發展信心。 據柘榮縣刀剪產業退城入園轉型升級工作指揮部副指揮長金銜介紹,下一步,該縣將重點在營銷模式、品牌運營、研發設計、倉儲物流、金融服務等方面下功夫,提升行業價值鏈,助推行業高質量發展。力爭到2030年,刀剪產量達到8億把,產值達到50億元,努力將園區打造成為全國最大的剪刀生產基地和全國知名的“剪刀特色小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