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專家聚首,為閩產中藥高質量發展“把脈出方”
“中醫藥產業要真正實現‘國際化’,必須緊跟新時代,把中醫藥精粹傳承好、發展好,總結更多普惠民眾健康的技術、方法、理論和藥物。”20日上午,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閩產高品質道地中藥材靈芝、太子參規范化種植及精準扶貧示范研究”項目推進會在北京舉行。來自中醫藥行業院士專家紛紛建言獻策,為閩產中藥高質量發展“把脈出方”,加快打造閩產中藥“名片”,共筑健康中國夢。 “人民英雄”張伯禮院士通過視頻連線表示,福建南平中醫藥資源豐富,以靈芝、太子參、薏苡仁等為代表的“福九味”閩產道地藥材,質優效佳,具有明顯的地方優勢和區域特色。在后疫情時代,中醫藥產業勢必成為當前最有前景的朝陽產業之一。對于地方而言,發展閩產中藥材既是基礎產業、綠色產業,更是富民產業。希望地方能夠進一步推動對閩產中藥材在科學研究方向、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的探索與改革,繼續搶占技術研發高地,引領整個中醫藥產業健康、高效發展,推動閩產高質量中藥材走向世界,為建設健康中國貢獻力量。 “醫藥及健康是全球性的需求,要如何實現大健康?關鍵在做優品質,而仙芝科技就是第一個提出‘有機’標準全域管控的靈芝企業?!苯Y合中醫藥與大健康,“國醫大師”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可冀在現場談了自己的體會。他說,談到健康中國,其實更多的是未病先防、未病先治。以靈芝、太子參、薏苡仁等“福九味”為代表的閩產中藥,有著藥食同源的特色,在養生保健方面意義重大。閩產中藥材可繼續依托生態地理優勢,深挖中醫藥寶庫精華,為健康中國提供新動能,為全球健康提供更多優質的福建處方。 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副司長陳榕虎看來,創新是中醫藥的活力之源。希望福建能夠依托仙芝樓等中藥材龍頭企業示范作用,大力發展中藥材無公害栽培、標準化加工,加快靈芝等“福九味”閩產道地藥材的品牌建設,探索出一條閩產中藥材脫貧攻堅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福建省科技廳二級巡視員郭守堯則建議,地方可依托“閩產高品質道地中藥材靈芝、太子參規范化種植及精準扶貧示范研究”項目等,加強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產學研智慧和力量的整合,將這一國家重點研發項目打造成促進綠色經濟發展和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福建樣板,擦亮閩產道地中藥的“金字招牌”。(閩北日報記者 林夢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