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城構建“371”文明實踐體系
東南網12月11日訊 (福建日報記者 朱子微 單志強 通訊員 李加進) 寧德市蕉城區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通過力量聚合、資源整合、渠道融合,建立健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三級組織架構,打造理論宣講服務、社會宣傳、教育服務、文化健身體育服務、科技與科普服務、鄉風文明服務、愛心幫扶等七大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平臺,組建一支新時代文明實踐隊伍,構建“371”文明實踐體系。 11月25日,蕉城區赤溪鎮院前村黨支部書記、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楊麗鳳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單派單小程序,點了“聽意見上門”。次日,鎮干部就來到院前村群眾活動中心,坐在板凳上和村民交流。 今年初,蕉城區依托“大夢蕉城”微信平臺,開發“新時代文明實踐”小程序,搭建群眾點單、中心派單、志愿接單、群眾評單的“四單”模式。群眾個人也可以把訴求以點單的模式發布到平臺,經中心審核后安排部門志愿服務隊接單,零距離解決群眾訴求。小程序運行以來,發布志愿服務項目32個,開展活動180多場,參與志愿者達4100多人。 在蕉城,有這樣一些閃亮的名字為人所熟知:“金色年華”“愛心車隊”“愛滿人間”“慈心善行”“天天向善”……他們是由900多名蕉城區慈善總會志愿者組成的25支志愿者隊伍。近年來,蕉城區慈善總會志愿者積極開展扶貧濟困、捐資助學、敬老助老等志愿服務,打造情暖萬家、慈善幸福院、愛心助學助教、慈善蕉城·情暖校園等品牌項目,建立慈善微基金“天天向善”,開展“愛心一元捐”慈善活動,形成了品牌效應。 2011年至今,蕉城區慈善總會志愿者參與慈善公益活動超過7萬人次,幫助全區300多個村莊社區困難群眾2萬多人次,投入志愿服務時間有30多萬小時。在區慈善總會帶領下,強陣地,樹品牌,用腳步丈量著善的長度,用愛心提升著善的溫度,用熱情描繪著蕉城的“大愛版圖”。 目前,蕉城區已投入350多萬元建設區文明實踐中心,補助5個示范鎮(街道)文明實踐所建設資金200萬元。掛牌成立16個鄉鎮(街道)實踐所和316個村(社區)實踐站,依托志愿匯、志愿福建等網站成立260多支志愿服務隊,登記注冊志愿者達9萬多人,形成區、鎮、村三級貫通的文明實踐矩陣,統籌推進文明實踐工作同頻共振,共建共享。 “新時代文明實踐著眼于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全區文明實踐體系的構筑,打通了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打造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的‘蕉城模式’。”蕉城區委常委、宣傳部長陳堅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