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東街道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內,老人享用可口午餐。記者 池遠 攝 老年人在家無聊、出門不便?居家社區養老照料服務中心離家不離鄰里情,衣食住行不操心。老年人買菜難、做飯難?“長者食堂”熱乎乎的飯菜好吃不貴……在福州,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享受到養老領域改革發展的利好,那些曾經困擾著老年群體的諸多問題有了新的解決辦法。 作為全國最早實施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試點城市之一,福州全力打造“3443”(即三個統籌、四個創新、四個制度、三個體系)養老服務模式,切實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近日,記者走進多個居家社區養老照料服務中心,深入了解新模式的落地情況,感受老年群體的幸福生活。 全覆蓋 提升老人幸福感 來到鼓樓區鼓東街道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還未進門,記者就聽到陣陣歡笑聲,幾名老人正圍坐在一起聊著近日趣事。“自從社區有了照料中心,我每天的生活豐富多啦!”82歲的陳依姆說出不少老人的心聲。 記者注意到,占地1500平方米的照料中心采用軟性防撞條、坐式淋浴、地面防滑等適老裝修,戶外運動區、理療康復區、多功能活動室、餐廳、健康評估室、親情互動區、閱覽區等功能場所一應俱全,為老人提供多樣化的養老服務。 “這里特別周到,就像我的第二個家。”陳奶奶是“走讀生”,每天在家吃完早飯就來到照料中心,“以前一個人在家很悶,三餐吃什么都是問題,現在在照料中心,每天葷素搭配換著花樣來,還常常組織我們上書法課、手工課,每天都過得很充實!” 在福州,還有許許多多像陳奶奶一樣的老年人選擇在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度過晚年時光。據統計,全市已建成居家養老服務站456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97個,其中五星級照料中心37個,占全省總數的一半以上,實現照料中心在街道和重點鄉鎮全覆蓋。 市民政局工作人員表示,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繼續做好養老設施布局工作,按計劃新建或改建提升24個城市社區嵌入式家園、12個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 優服務 引進專業化組織 隨后,記者來到臺江區新港苑居家養老照料中心。這家照料中心采用“公建民營”方式,由政府出資建設養老場所,通過競爭性談判、公開招標等形式,擇優選取福齡金太陽健康養老股份有限公司承接運營、提供服務。 照料中心集居家養老、日間照料、長期托管、醫養結合四大功能于一體,還將養老服務延伸到家庭,覆蓋到周邊社區,提供家政保潔、送餐、代購商品、遠程醫療等多元服務。 記者在照料中心看到,護工正陪著趙依伯下樓散步。“工作人員待我們像親人一般,基本上是有求必應、隨叫隨到。”趙依伯說。 “我們始終認為要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也非常支持養老機構承接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運營管理,鼓勵社會力量采取獨資、股份制、PPP等模式投資建設養老機構。”市民政局工作人員表示,全市已引進培育專業化養老服務組織22家,對接服務超過27萬名老人。 新模式 促擴量提質增效 老年人愜意的晚年生活,得益于福州在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方面的深入探索。福州出臺了一系列指導性文件,在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場所建設、服務內容、購買服務、資金支持、專業化組織落地等方面提出規范性要求。 福州還出臺了《居家社區養老集成改革試點總體方案》,將在現有基礎上持續推動改革任務,進一步健全養老服務網絡,優化養老設施空間布局和服務內容,打造一批競爭力強、經濟效果顯著的養老服務機構,計劃到2022年,建成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可持續發展的福州特色“3443”養老服務模式。 下一步,福州將進一步規范社區養老服務,提升社區養老服務水平;加快養老信息平臺建設,建設全市統一的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平臺,為老年人提供精準化、個性化、專業化服務;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引導各類院校特別是職業院校(含技工學校)開設設施養老服務專業或相關課程,引導市屬高校與養老服務機構合作,共建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實訓基地;制定完善的養老護理崗位入職和在職獎補政策。(福州日報記者 葉欣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