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龍海市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老人們正在享受體檢服務。周志榮 攝 東南網12月10日訊(福建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如飛 蘇益純 通訊員 楊晨 歐玙璠)如何拓寬貧困群眾的就業渠道?今年以來,漳州市發揮公益崗位助力脫貧攻堅作用,設置“助老員”公益崗位,以“人社出錢,民政辦事,鄉鎮村居用人”的模式,使得助老工作有人抓、有人做,不僅保障了貧困戶的就業問題,同時也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 專人專崗,既扶貧又助老 最近, 薌城區桃林社區的老人們多了一位聊得來的好朋友,他就是助老員林明富。 林明富患有肢體殘疾,雙腿行走不便,他家也是低保邊緣戶,生活困難。2018年從漳州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后,林明富接連換了幾份工作都不合適,去年徹底失業。彼時,恰逢“專人專崗” 公益崗位的推出,他被聘為社區助老員,實現就近就業。 “專人專崗”是以法定勞動年齡內有就業愿望并具有勞動能力的就業困難人員、建檔立卡貧困戶和城鄉低保對象為招聘對象,重點針對大齡失業人員和零就業家庭人員開發設置崗位,方便困難人員就近就業,實現脫貧的一項重要措施。村(居)助老員公益性崗位就是“專人專崗”。 目前,助老員的主要工作就是在轄區內的幸福院里提供服務,或上門為老人處理生活中的大事小情,閑暇時陪他們說說家常,聊天解悶;遇到突發情況,如生病受傷,助老員聯系居家養老服務平臺,幫助他們就醫診治。 “我行走不便,這份工作就在家附近,很適合我。每個月工資1700多元,也能緩解我的經濟壓力。”林明富表示,桃林社區里有800多位老人,其中不少是獨居老人。和老人相處沒什么秘訣,傾聽和換位思考是最重要的。 而在薌城區張春風家里,助老員游彩惠正忙著給老人量血壓、修指甲。張春風和丈夫都年近八旬,沒有養老金,還要扶養三十多歲的智障兒子和女兒,全家依靠政府低保金和殘疾人居家托管金勉強度日。薌城區將其納入服務對象,每月安排人員入戶一次提供90分鐘的陪聊等助老服務,并發放一部免話費的專用智能手機,提供隨時呼叫上門服務。 “助老員就是我們的生活和心靈管家。”張春風說。 助老員上門為百歲老人張香服務。 朱喬檉 攝 充實力量,養老服務提檔升級 “漳州市70%以上的社區(村)都建有幸福院,配有棋牌桌、休息間、食堂等,但一度缺乏服務人員。后來,我們考慮能不能開發一些公益性崗位,給市里的養老工作招收一支生力軍,也能為困難家庭帶來收入。”漳州市民政局養老科羅曉紅介紹,經過多部門反復磋商,漳州市計劃開發村(居)助老員公益性崗位400個。由民政部門發布崗位招聘信息,實行公開招聘。各村(居)報送推薦人員,就業服務中心組織資格審查,經人社部門公示無異議后,正式確定聘用人員。本著“誰用人誰管理”的原則,人社部門監督招聘過程,民政部門檢查安置情況,用人單位落實管理制度。 “人選上,我們主要針對七類困難群體,向貧困戶和就業困難家庭傾斜。目前,漳州實際已開發444個助老員崗位,首批錄用的助老員已全部走上工作崗位。” 羅曉紅說,人員選定后,由用人單位和助老員簽訂合同,一次簽訂3年。 開發公益性崗位后,漳州市專職村(居)助老員由215人增加到659人。目前,這些助老員在村(居)兩委領導下,在社區或村里的養老服務場所工作。每個照料中心配備2名公益性助老員,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農村幸福院配備1名公益性助老員。人員充實了,漳州市養老服務設施運營率提高了26個百分點,日開放時間提高60%。 這些助老員每月還會定期走訪留守、孤寡、空巢等重點保障群體,及時對接家庭成員和服務機構,提供生活照料、醫療保健、代買代辦、安全守護、信息傳達等服務。 “我們村有老人1000多人,占全村的1/6。我們建立了一個花名冊,每月及時更新,并對第三方的居家養老機構的服務進行監督。”云霄縣云陵鎮享堂村助老員石金鈴表示,助老員需要協助當地建立托底、困境和重點保障三類群體信息檔案,爭取做到“一人一檔”“一戶一檔”。此外,助老員通過與服務對象溝通交流,掌握老年群體生活狀況、心理狀態和精神需要,了解服務需求,并承接數據采集、緊急救援任務,做好服務記錄,及時反映居家社區養老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需求。現在,漳州已建立養老檔案2000余份,為養老政策提供數據支撐。 在龍海市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老人們圍在一起學習書法。周志榮 攝 建章立制,完善崗位獎懲機制 村(居)助老員公益性崗位離不開資金保障。這錢從哪兒來?據悉,今年以來,漳州市共投入就業補助資金800多萬元,按最低工資標準確定村(居)助老員公益性崗位工資,并為符合條件的聘用人員依法繳納社會保險。同時,明確村(居)助老員公益性崗位補貼期限最高可達3年,累計安置次數最高可達2次。 “公益性崗位的工資不高,基本上參照本地最低工資標準設置。”羅曉紅表示,但對部分困難人群來說,這1000多元可以解決溫飽問題,是非常頂用的。最關鍵的是,公益性崗位穩定,沒有什么下崗或失業的風險,這對急需工作的就業人員來說,是最具吸引力的。 有了人才和資金,技術扶持也要及時到位。11月26日,漳浦縣民政局舉辦2020年村(居)助老員崗位培訓,共有近百名學員參加。培訓由閩南師大、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等專業團隊介入,圍繞助老員職能與職業素養、老年人健康知識及急救、老年人心理、助老員上門服務規程等內容展開。目前,類似這樣的村(居)助老員業務培訓,漳州已開展12場。 “確實有公益事業的需要才能去設公益崗位,我們要避免把公益崗位變成一種福利,防止出現政策‘養懶漢’的情況。因此,要逐步規范考評制度。”羅曉紅表示,漳州市已成立由市民政、人社、財政部門聯合的村(居)助老員公益性崗位開發工作小組。民政部門負責牽頭制定崗位職責、考評管理制度,組織信息發布、資格審核、考評管理工作;人社部門負責指導簽訂勞動合同,約定權利義務,組織就業登記和用工備案,申領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財政部門負責崗位補貼標準和補貼期限設定,及時核撥補貼資金;用人單位履行主體責任,承擔日常考勤和管理。 下一步,漳州市計劃加大開發力度,健全完善村(居)助老員公益性崗位選聘、培訓、考核、獎懲機制,細化優化崗位職責和管理、激勵辦法,整合資源、提升服務;加大技能培訓,推動助老服務更加精準,發揮公益性崗位在扶持就業、助力脫貧、為老服務等方面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