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市黨建引領“四好農村路”建設高質量發展紀實
東南網12月4日訊(閩西日報記者 羅玉文 通訊員 郭麗華 江炬茂 熊凱偉)鄉村振興,交通先行。日前,龍巖“四好農村路”建設傳來喜訊——武平、連城獲評第四批“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 這是繼新羅、長汀獲評“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上杭縣成功創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后,又一重大突破和成就! 閩西老區,牢記囑托。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好農村路”的重要批示精神,以“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為總目標,堅持黨建引領,讓黨旗在“四好農村路”上高高飄揚,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注入磅礴奮進力量。 建設好——打造農村公路樣板工程 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1932年11月12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制訂并公布《中央政府修路計劃》,描繪修路藍圖,力求解決蘇區交通落后面貌。 薪火相傳的紅色基因,穿越血與火的歷史煙云,閩西兒女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在紅土地上不斷興起“四好農村路”建設熱潮。 道路兩邊1200余面紅四軍軍旗迎風招展、風景如畫,一排排燈柱上的黨徽和一塊塊傳播紅色文化的宣傳牌讓人眼前一亮,紅色元素與客家文化相結合的港灣式停靠車站特色鮮明……11月30日,我們驅車從上杭白砂出發,沿著縣道X632(白砂至舊縣段)行駛,一路上,黨旗招展、民心向黨,“四好農村路”與紅色文化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縣道X632是連接舊縣、白砂兩鎮的主要道路,是通往“古田會議前奏曲”早康會址的重要道路,既是經濟路也是政治路。 2019年11月,上杭獲評“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榮譽稱號,成為我市首個獲此殊榮的縣(市、區)。乘勢而上、再接再厲,上杭全面總結鞏固提升“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成果,同年12月,啟動打造縣道X632“黨建引領紅色示范路”工程。“道路沿線紅色資源豐富,我們便結合地域特色,借景造景,先后實施三次提升改造工程。”上杭縣交通運輸局黨委副書記林東珍說,提升改造超越了“四好農村路”業務層面,融入諸多黨建元素,促黨建與“四好農村路”建設深度融合。 在“四好農村路”建設熱潮之下,白砂鎮碧沙村村民十年前的夢想,今朝圓了。 “原來的環村公路很窄,兩邊都是民房,停車難,交會車難通行,早在十年前,村里就計劃新建一條環村公路,但因為缺少資金,遲遲無法開工。”讓碧沙村黨支部書記丁愛民喜出望外的是,去年,乘著“四好農村路”的建設東風,村里不僅新建一條環村公路,還對進村道路進行改造提升,村容村貌和出行條件顯著提升。招商引資、流轉土地、發展旅游……眼下,老丁正和村民一起規劃碧沙村美好的明天。 截至目前,全市農村公路通車里程達12701公里,實現“鎮鎮有干線、村村通客車”;截至“十三五”末,累計投入80億元用于農村公路建設,建設改造農村公路1850公里。 通過“四好農村路”建設,全市農村公路通達深度、覆蓋廣度、通暢程度、安全系數進一步提高,暢通的農村公路使“出門水泥路,抬腳上客車”成為現實。 全國政協副主席、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楊傳堂和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分別于2019年1月、2018年11月到我市調研“四好農村路”建設,對我市農村公路建設取得的成效給予了充分肯定。 管護好——保障農村路網暢通無阻 俗話說,農村公路“三分靠建、七分靠養”,養護對于農村公路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如何把一條條連接十里八鄉的農村公路管好、護好,保障農村路網暢通無阻? 吳有忠,是連城縣交通運輸局宣和路長辦鄉村道路專管員,主要負責X661縣道(文坊至培田段)的管理養護。“不管白天還是黑夜,風雨越大,越要出發!”已有12年黨齡的吳有忠,始終把黨員的責任扛在肩上。2019年6月15日晚上9時許,吳有忠和同事冒著暴雨,一頭扎進黑夜,進行道路巡查。16日0時許,吳有忠在洋背村發現大面積溜方,道路通行中斷。兩人立即在現場放置警示標識,并及時上報險情。指揮交通、協助清障、繼續上路巡查……一直忙碌到16日下午4時許,吳有忠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里。“極端天氣都是這樣,家常便飯,已經習慣了。”吳有忠輕描淡寫一句話,生動體現了黨員的擔當精神。 堅持黨建引領,全市交通運輸系統積極研究探索解決公路管護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創新舉措競相涌現—— 連城縣交通運輸局機關三個黨支部55名黨員分別與掛鉤聯系點231名黨員開展掛點聯系,既發揮機關黨員的技術、專業專長,又發揮村黨支部黨員地域清楚、村情明白、守護方便的優勢,共建“四好農村路”; 上杭每年從縣級財政中拿出1億元資金,按照“先建成先補助”的原則,充分調動鄉村兩級建設積極性,大量外出鄉賢回鄉捐資建路,村民投工投勞參與建設、無償捐地讓地等有力支持了農村公路建設。 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縣道委托公路部門管養試點工作,縣級交通部門養護力量向下延伸,將工作重點放在鄉、村道養護上面,全方位提升縣道路容路況,成效顯著,得到沿線鄉鎮及群眾的一致好評。管護水平和質量的全面提升,為全力構建“暢、安、潔、優”農村交通發展新格局奠定堅實基礎。 運營好——全力打通鄉村振興之路 四通八達的農村路網,在改善農村面貌的同時,也在黨心與民心之間架起橋梁。 武平東留鎮共有18個行政村,全鎮現有447名中小學寄宿生,不少學生需要到離家十多公里遠的學校寄宿上學。為解決學生乘車難題、確保學生安全上下學,2019年9月,東留鎮政府與龍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武平分公司簽訂合作服務合同,由鎮政府購買服務,龍洲公司以成本價提供車輛,開通周末班車,免費接送寄宿學生上下學。“運營兩個月以來,已運行133趟次、3400多公里,廣受學生家長好評。”東留鎮鎮長馮素金的話,可以從網友們的舉動得到印證。當東留鎮在網上公布學生接送方案時,迅速引起強烈反響,許多網友紛紛留言點贊刷屏。 堅持“公交優先、城鄉一體”的發展理念,以靈活定班、流動發車、定線循環運行等方式,采取發展預約班車、投放鄉村的士、開通周末班車等措施,多渠道拓展農村客運運營空間。截至目前,全市通公交建制村418個、通客運班車建制村874個,實現100%建制村通客車的目標。 “四好農村路”通村暢鄉,成為民生路、產業路、致富路,為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帶去了人氣、財氣。 2018年,武平縣在全市率先啟動農村客運公交化改造試點運營,整合縣域內客貨運輸場站、快遞物流、農村淘寶等資源,率先建成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網絡,成功創建了“信息平臺+統一配送”運輸服務一流品牌。“三級物流體系致力于解決城鄉配送‘最后一公里’難、農產品上行‘最初一公里’難的問題。”武平縣龍洲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立興說,上半年共配送快件493.59萬件,其中上行68.25萬件,下行425.34萬件。 今年6月,武平“信息平臺+統一配送”成為全省唯一入選全國首批農村物流服務品牌,“四好農村路”運營服務走在全市、全省前列。 截至目前,全市各縣(市、區)均已建成縣級物流服務中心,鄉鎮物流節點覆蓋率達100%,村級物流節點覆蓋率達77%,人便于行、貨暢其流的交通網逐漸形成。 “近年來,全市交通運輸系統有力發揮交通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既把農村公路建好,又把農村公路管好、護好、運營好,為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造有溫度的幸福龍巖提供有力支撐!”市交通運輸局機關黨委副書記戴團生說。 坎坷變通途,藍圖成現實。今朝鳥瞰閩西大地,一條條風景優美、寬闊平坦的農村公路蜿蜒盤旋、縱橫交錯,給當地群眾帶來新生活、新面貌、新氣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