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倉儲、溯源監管、閉環消毒、全員核酸檢測、全民健康教育,我省 ——“五全”措施嚴防進口冷鏈食品疫情 東南網11月20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鄭璜)19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福建省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第二十七場新聞發布會,介紹今冬明春疫情防控工作情況。 進入“人物并防”階段 發布會上,省衛健委副主任王喜瑛介紹,當前國外新冠肺炎疫情仍處于高發態勢,境外輸入確診病例時有發生,國內部分地區相繼報告出現本地確診病例,疫情防控已轉入“人物并防”階段。 針對近期通報的數批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事件,福建省以“五全”管理措施強化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具體措施包括:落實全批次核酸檢測,對進入福建省的進口冷鏈食品實施集中倉儲,經核酸檢測陰性后方可配送;落實全過程溯源監管,建立進口冷鏈食品全過程追溯管理制度,涉及運輸、貯存、加工分裝、經營銷售各環節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建立進貨和批發銷售臺賬,將購銷行為信息及時準確錄入福建省“一品一碼”追溯系統;落實全過程閉環消毒,實施進口冷鏈食品從入關到消費終端的全過程閉環消毒;落實全員核酸檢測,對涉及進口冷鏈食品的口岸、運輸、倉儲、冷鏈加工、市場、零售等一線所有相關從業人員,實施核酸檢測“應檢盡檢”;落實全民健康教育,引導廣大群眾特別是進口冷鏈食品相關從業人員加強自我防護意識,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加強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是當前最重要的任務。”省市場監管局黨組成員、食品安全總監張劍平介紹,目前福建省已加強進口冷鏈食品的索票索證、進貨查驗,“三證”(追溯憑證、核酸檢測證明、消毒證明)齊全,方可入庫、投用、銷售。 此外,福建省還開展了流通環節食品安全風險排查整治、冷藏冷凍肉品排查等專項行動。目前,市場監管部門已按照“預防為主、聯防聯控、快速反應、科學處置”的原則,制定下發《食品生產經營環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建立完善應急處置工作機制。 群眾要如何安全食用冷鏈食品?王喜瑛建議從選購、加工和烹食三個環節入手。 選購要注意:選擇到正規超市或市場購買生鮮產品,購買時要關注食品產地、來源和進口食品檢疫等相關信息;購物時應正確佩戴口罩,避免用手直接接觸產品;海淘、代購境外國家或地區的商品時,要關注海關食品檢疫信息,做好外包裝消毒。加工要注意:生熟分開,器具要及時清洗、消毒;廚房要定期通風和清潔,必要時進行環境和餐具炊具消毒處置。烹食要注意:燒熟煮透,避免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鹽腌后直接食用;提倡分餐,使用公筷公勺,餐前洗手。 防控力量進一步充實 對于落實今冬明春的疫情防控工作,發布會上,多個部門說明了具體舉措。 目前,福建省疫情防控力量已進一步充實。數據統計顯示,福建省已組建疫情防控專家隊99支、1053人,流行病學調查隊301支、3303人,專業消殺隊伍221支、1211人,核酸檢測應急隊26組、298人;全省現有具備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能力的機構283家,已實現所有省級醫院及各級定點醫院、疾控中心核酸檢測實驗室全覆蓋,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全部具備核酸采樣能力;全省已設置定點醫院91家,市級定點醫院床位準備數18982張。 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交通檢疫組辦公室主任,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雷文忠通報,截至18日,累計掌握入境涉閩人員50.66萬人次,累計查驗旅客2.18億人次,對發現的疑似病例按規定進行處置。 目前,福建省正嚴格落實境外人員“14+7”、高風險地區入(返)閩人員集中14天、中風險地區入(返)閩人員居家14天醫學觀察措施和核酸檢測工作。針對入境人員,福建省通過筑牢遠端防控、國門檢疫、集中隔離觀察、社區防控、哨點監測“五道關口”,實現從“國門”到“家門”全程閉環管理。對甄別的高風險人員,在實施鼻咽、口咽拭子采樣的基礎上,采集靜脈血開展抗體檢測,實現核酸和抗體“雙保險”檢測。 此外,面對空中運力大幅萎縮的同時,防疫物資與企業復工復產的產品出口需求井噴的矛盾,省商務廳二級巡視員余傳富表示,福建省努力按照穩定供應鏈的決策部署,出臺了系列支持航空貨運發展政策,努力暢通國際物流通道。 據統計,到三季度,福建省航空口岸國際貨郵吞吐量9.6萬噸,其中客改貨國際貨運航班吞吐量2.78萬噸,國際定期貨運航班吞吐量5.76萬噸;第三季度,福州航空口岸逆勢增長,國際貨郵吞吐量達5894噸,同比增長40.87%。 下一步,省商務廳(口岸辦)將持續推動福建省航空口岸現有廈門至洛杉磯、新西伯利亞、東京等6條國際定期貨運航線穩定運行。同時,努力新增、加密國際(地區)貨運定期航線,完善國際(地區)貨運定期航線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