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行“方便”之事 更文明
位于廈門南山路的一座“網紅”公廁,外形美觀,整潔清新,廣受市民好評。 東南網11月19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楊珊珊 吳在平 文/圖)飲食起居,吃喝拉撒,人之常情。小廁所大民生,它不僅是城市建設的硬件設施,也是城市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 如今在城市,大小廁所建設列入了城市的發展規劃,城市街道、商場超市、旅游景區建起了美觀干凈的公廁,一些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設置了鋼構環保公廁,這給市民和旅客帶來了極大的方便,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廈門市早在2010年就提出了“廁所革命”,持續布局新建公共廁所,不斷改善市民如廁環境。2018年,廈門出臺《廈門市進一步推進“廁所革命”工作方案》,提出在三年內,新改建、提升一批環衛公廁,并健全公廁日常管理長效機制。 今年是廈門市深化“廁所革命”工作的收官之年,各項工作都在推進之中。適逢11月19日“世界廁所日”,今年新成立的廈門市廁所協會是全國第一個此類社會組織,它不僅號召成員參與公共廁所建設與管理,還針對維護公廁整潔衛生、養成文明如廁良好生活習慣等向廣大市民提出積極倡議,為城市文明建設添磚加瓦。 公廁超1800座 讓“方便”更方便 走進同安區銀湖公園東側,一座糅合了古樸和現代風格的建筑掩映在樹林中。白色的墻面用板巖鋪裝點綴,搭配仿木質的頂棚,顯得頗為雅致,這是近兩年新改造的銀湖公園公廁。 進入公廁內,空間寬敞明亮通風,公廁還設有第三衛生間,配置了無障礙廁位、兒童坐便器、嬰兒護理臺、幼兒專用座椅等設施,滿足老幼和特殊群體的如廁需求。“這里設施齊全,而且維護得很干凈,使用起來很放心。”住在附近的市民陳女士經常帶著兩個孩子到公園游玩,她說,這個公廁改變了她對公廁的刻板印象。 銀湖公園公廁改造是廈門“廁所革命”的縮影之一。原先“一廁難求”的仙岳路沿線、金尚路至機場一帶等地新增了一批公共廁所,游客日益增多的環島路也在人流量大的地點新增公廁,鼓浪嶼等地的公廁也進行了提升,美觀的造型、干凈衛生的環境使它們成為“網紅”。廈門的公廁新改建工作的持續推進,讓市民在街頭巷尾感受到更多便利。 2018年,廈門推出了“公廁革命”2.0版,提出2018年到2020年三年內,廈門以每年新建70座城市公廁的速度進一步完善城市環境;到2020年基本實現城區每萬人3~4座廁所,步行15分鐘左右就能找到一座標準化城市公廁。方案還提出了具體工作目標,2018年到2020年,廈門全市將安排新建改造377座公廁,其中城鎮公廁239座,農村公廁38座,旅游廁所100座。 目前,廈門城市建成區內已有超過1800座公廁,包括環衛公廁、旅游公廁、社會公廁。“三年新改造377座公廁的目標已經完成,今年,我們負責統籌新改建92座城鎮和農村公廁也已基本完成任務。”廈門市市容環衛中心相關工作人介紹說,這兩年公廁建設工作更多是以改建提升為主,進一步為市民提供更好的如廁環境。 協會發出倡議 讓“方便”更文明 日前,市民黃先生趁著周末帶著家人來到廈門新晉網紅景點上李水庫公園,原本計劃在草地上放松玩上一個下午,結果,他最終因為“內急”無廁所使用早早離開了公園。 “這么大一片公園草地,只找到兩個臨時的移動廁所,一個因故障停用被鎖起來了,另一個實在太臟了,沒法兒使用。”黃先生說,“這里自從開放后人氣很旺,特別是周末,公廁是基本硬件,應該盡快解決一下。” 盡管廈門的公廁數量配比已基本達到國家相關標準要求,但在不少市民游客的體驗中,城市的某些地段還未能實現“步行15分鐘左右就能找到一座標準化城市公廁”,公廁的運營維護仍存在良莠不齊的情況。 廈門市市容環衛中心相關工作人員表示,近年來,因為廈門城市發展太快,很多新增、改建的道路上公廁的配備仍存在滯后。針對這個問題,他們調整公廁布局,積極規劃新改建公廁以滿足群眾需求。此外,對于環衛公廁,環衛部門一年配備11萬至14萬元的管養經費,由專人負責日常保潔管理,并完善管理考評機制,保障公廁運營維護。 今年7月,廈門成立了非營利性社會團體——廈門市廁所協會。在協會會長許忠琪看來,為了能讓廣大市民有更好的如廁體驗,不僅有關部門要進一步科學布局建設公共廁所、提升運營維護,市民的文明使用廁所習慣也至關重要。 協會提出,一方面,呼吁廣大市民共同關注“廁所革命”,養成文明如廁習慣,積極參與廁所整潔活動;另一方面,鼓勵開展公廁的屬地管理,由更多的企業、街道、社區、鄉鎮認領公廁保潔管理,政府通過購買社會服務、以補貼的形式進行支持,在減少財政負擔的同時,達到更好的公廁維護效果。 今年11月19日是聯合國設立“世界廁所日”的第8年,廈門市廁所協會以“廁所革命”為主題,向全體廈門市民和游客發出倡議,倡議文明行為從如廁開始。提倡幼兒園、中小學和社會大眾參與全社會廁所整潔活動,以衛生光榮、不衛生可恥;倡議市民積極參與廁所整潔活動,養成良好如廁行為習慣;倡議機關、企業、社會組織、慈善機構帶頭支持公益廁所活動;租賃廁所,采用政府補貼形式,由更多的企業、街道、社區、鄉鎮認領公廁保潔管理,從而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希望在全市市民和游客的共同努力、齊心協力下,將廈門打造成“廁所革命”的示范之城。 近年來,廈門還提出倡導社會各界參與廁所開放,成立“廈門廁所開放聯盟”,鼓勵交通干線、景區周邊及機關、企事業單位廁所免費向公眾開放,以解決城市廁所選址難、分布不均等管理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