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寧德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培育形成四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主導產業,從工業發展的貧瘠地躍升為產業振興的黃金帶 抱好“金娃娃” 閩東潛力大 東南網11月18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單志強 范陳春 通訊員 蔡雪玲)工業總產值從1989年的12億元躍升為2019年的3600億元,寧德靠的是什么? “多上幾個大項目,多抱幾個‘金娃娃’,加快跨越式發展。”這是2010年9月習近平同志回到閩東提出的殷殷囑托,也是寧德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 砥礪奮進三十載,寧德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發揚“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精神,把產業強市擺在突出位置,用“金娃娃”引領產業脫胎換骨,用大產業支撐趕超發展,從工業發展的貧瘠地躍升為產業振興的黃金帶。 寧德市委書記郭錫文說:“回望走過的路,我們深切體會到,發展才是硬道理,產業才是硬支撐。今后前進的道路上,無論形勢如何變化,我們都必須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努力再抱‘金娃娃’、培育新產業,構建寧德發展更加長遠的戰略優勢。” 用最好環境吸引最好投資者 在蕉城三嶼園區,灘涂上崛起一座福建最大、全國靠前的現代汽車城,新能源汽車千億產業集群初具規模; 在福安灣塢半島,第一家不銹鋼企業鼎信實業壯大為青拓集團,建成全球最大的不銹鋼生產基地,今年預計產值1300億元; 在東僑赤鑒湖畔,當年租用標準廠房小規模生產的寧德新能源科技,如今和成立于2011年的寧德時代持續快速增長,建成全球最大的鋰電池生產基地,今年預計產值近千億元; …… 寧德何以能吸引“金娃娃”接續落地? 綠色是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推動綠色發展是提升寧德制造業競爭力的必然途徑。 “我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算好生態賬、長遠賬,前幾年果斷關閉18家‘地條鋼’企業、成功化解407萬噸鋼鐵產能,雖然犧牲了一時的GDP,但換來生態的持續好轉。”郭錫文說。 吸引投資者最好的環境,不僅是優良的自然環境,更是優良的投資環境與營商環境。 拿出硬舉措,打造軟環境。 據東僑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周祥祺介紹,東僑大力實施“一把手”招商、“龍頭”招“龍頭”、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等,持續招大引強、補鏈強鏈。同時,圍繞“服務‘金娃娃’,壯大產業鏈”,東僑持續深化網格化服務,建立“專班跟進+精準服務”方式,高效聯動各涉企部門,“一企一策、一難一策”幫助重點企業快速協調解決“五難”等各類問題。 11月17日,位于福鼎市店下鎮的鼎盛鋼鐵項目建設現場,轟鳴聲、焊接聲、錘打聲、切割聲此起彼伏,奏響了重點項目奮進曲。 據鼎盛鋼鐵總經理助理蔡鼎華介紹,該項目總投資130億元,年產500萬噸優質鋼。其中,一期總投資70億元,規劃產能200萬噸。項目預計下月投產,可以有效補齊福建省鋼鐵產業短板。 為確保這個“金娃娃”落地,福鼎將其列為“一號工程”加快推進,采取“騰籠換鳥”方式,異地搬遷三虎建材等在建項目,并通過多種途徑理順解決原江南船業、創恒船舶等項目經營不善的復雜歷史遺留問題,收回陸域及海域面積1045畝,僅用時8個月,就有效盤活了項目用地用海。 寧德市工信局局長徐光忠告訴記者,從“打造國內一流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計劃”到“鋰電發展七條”,從“三都澳人才計劃”到“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寧德在營商、產業、引才和項目建設上持續發力,強化項目一線服務,努力營造抱“金娃娃”的高效政務環境。 17個月,中銅東南銅業40萬噸銅冶煉項目從打樁建設到點火試車;14個月,上汽寧德基地項目從破土動工到首臺車下線……不斷刷新的“寧德速度”正是“寧德溫度”的最好體現。 用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 2019年,寧德時代研發費用高達29.9億元,同比增長50%,讓業界驚嘆。 這樣的大手筆,為的就是硬核技術。 11月14日,作為寧德“弱鳥先飛、滴水穿石”30年突出貢獻人物,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毓群第一個上臺領獎。當晚的頒獎詞這樣寫道:他致力企業創新發展,不斷攻克先進技術,加速化石能源替代,助力智能電動時代到來。在他的影響帶動下,寧德鋰電千億產業集群迅速集聚,正著力打造世界鋰電之都。 持續創新、邁向高端,這是寧德時代不斷壯大的重要密碼。 “為進擊智能電動,寧德時代將與長安汽車、華為強強聯手,在新能源及智慧能源生態領域深度合作。”曾毓群說。 研發上舍得投入,這是寧德“金娃娃”的共性。 “寧德新能源科技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上汽寧德工廠獲評2020中國標桿智能工廠、青拓集團建設省不銹鋼產業創新中心、廣生堂藥業獲評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這些成績的取得,都得益于企業重研發重轉化。”徐光忠說。 工業“挑大梁”,發展高質量。在“金娃娃”的引領帶動下,2019年寧德高技術制造業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31.7%,比2010年提高28.5個百分點。 依托四大主導產業的強大競爭力,寧德不僅沿海縣市有千億規模的產業龍頭,原先工業產值僅十幾億元的山區縣也都有百億級別的產業項目。一條條產業鏈橫跨山海、縱貫全域,為長遠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后勁動能。 在11月14日舉行的寧德高質量發展專家咨詢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歐陽明高建議,以電池為核心的新能源產業生態正在大力擴張,如果抓住機遇打造生態,重點發展與動力電池技術具有相關性的新一代光伏電池,可以再造5個以上寧德時代。 不只是新興產業,寧德傳統產業同樣堅持創新引領,加快轉型升級。 閩東電機廠原廠長、閩東電機集團原總工程師林友志上榜寧德“弱鳥先飛、滴水穿石”30年突出貢獻人物,正是因為他長期專注于電機產品研發與技術創新,成功打開了一條國際化的通道,使閩東電機走在行業浪潮前沿。 抱好“金娃娃”,閩東潛力大。“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產業強市與科技創新雙輪驅動,依托寧德時代21C創新實驗室等研發機構,加快突破一批具有原創性、引領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材料技術、系統集成技術和極限制造技術,并帶動其他制造業產業基礎環節核心技術攻關,努力將寧德打造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郭錫文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