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推進塑料污染治理
為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年初,國家發布“升級版限塑令”。記者從市發改委獲悉,我市基于國家和省上工作部署,于10月16日印發《南平市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實施辦法的通知》,對新“限塑令”進行細化,因地制宜推進我市塑料污染治理。 分地區、分領域 序時推進“減塑”工作 “新‘限塑令’范圍擴大,對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賓館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快遞塑料包裝等塑料制品的生產、使用等作出限制,并將部分農業生產中使用的塑料制品也納入其中。”市發改委生態科科長鄭建著介紹,《通知》聚焦“流通、消費、回收、處置”等重點環節,通過“禁止一批、限制一批、替代一批、規范一批”逐步建立健全塑料制品管理制度,推動塑料污染治理。 新“限塑令”分地區、分領域,序時禁止、限制不同種類塑料制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逐步推進“減塑”各項工作。 2020年底,我市將全面禁止廢塑料進口,禁止生產和銷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以及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簽,禁止生產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禁止以醫療廢物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各郵政快遞網點提高可降解塑料包裝袋、塑料膠帶等綠色包裝材料應用比例至50%。延平、建陽及各景區景點的堂食服務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餐具。 至2022年底,全市各地禁止銷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各星級賓館、酒店等場所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各郵政快遞網點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袋、一次性塑料編織袋等,不可降解塑料膠帶的應用比例下降至40%。延平、建陽各經營場所、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貿市場規范、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至2025年底,全市所有賓館、酒店、民宿等場所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郵政快遞網點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袋、塑料膠帶、一次性塑料編織袋等,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強度下降30%。延平、建陽集貿市場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有條件的地區可在城鄉接合部、鄉鎮和農村地區集市等場所推行停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多部門聯合行動 強化組織保障 為保證我市塑料污染治理工作順利推進,《通知》對各級政府、各相關部門提出了具體要求,強化組織保障。 按照相關規定,市市場監管局要牽頭市工信局、農業農村局、商務局、文旅局、發改委等加強對禁止生產、銷售有關塑料制品的監督檢查,市商務局、市場監管局、文旅局等要加強對零售餐飲等領域禁限塑的監督管理,市生態環境局、南平海關要對“禁止洋垃圾進口”加大監管和打私力度,市郵政管理局要組織開展郵件快件包裝規范化建設。 在加快替代產品生產推廣方面,市工信局、發改委、科技局、市場監管局等要加大對企業研發投入補助資助力度,推動塑料制品和替代品產業化、綠色化。在加強回收利用處理方面,市城市管理局、住建局、交通運輸局、商務局要加強廢塑料回收清運;市工信局、發改委、商務局、生態環境局、住建局、城市管理局等要積極開展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建設,最大限度降低塑料垃圾直接填埋量;市農業農村局要推進農膜回收示范縣建設,逐步建立健全廢舊農膜和廢棄農藥包裝物回收再利用激勵機制。 《通知》還要求,各行業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將涉塑料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行為的線索移交生態環境部門,由其依法立案查處;對實施不力的責任主體,依法依規予以查處。同時,結合全市人居環境整治活動,對生活垃圾隨意傾倒堆放導致的塑料污染問題開展全面排查,制定整改方案,推進排查整治;在各經營場所推廣環保紙袋、布袋等非塑制品和可降解購物袋、包裝膜(袋),加大廢塑料等可回收物分類收集和處理力度;積極推進地方立法工作,將塑料污染防治納入相關法規規章。(閩北日報 嚴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