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1月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澤貴/文 施辰靜/圖)站姿單腿提踵、坐姿腿屈伸、徒手下蹲……10月28日,2020年廈門市體醫融合示范社區試點建設項目運動干預活動啟動,30多名市民志愿者一同免費參加體醫融合運動訓練。 體醫融合,顧名思義就是把體育和醫療的資源優勢結合起來,共同為慢性病患者開具“運動處方”。廈門的體醫融合示范社區試點建設工作,旨在通過疾病篩查、運動干預、運動評估等方式,探索建立信息化為基礎的慢性病預防和健康管理模式。自去年上半年啟動試點以來,“運動處方”效果初顯,許多患有“三高”的志愿者血糖、血壓已有下降。 體醫融合 為市民提供科學指導 在蓮興社區體醫融合點,34歲的顏凌在一群大媽大叔中尤為顯眼。患有“三高”、痛風的他,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家庭醫生推薦而來。 “我愛健身運動,但無法堅持。”顏凌說,參加體醫融合運動訓練,就是逼自己堅持運動,希望通過規范、系統的運動,減少對藥物的依賴。 “體育健身科學指導的環節目前有所缺失,使運動并不一定能達到促進健康的目的。”廈門市社會體育發展中心主任施麗玲說,大家都知道運動是良醫,但自身最需要什么樣的運動,了解卻非常有限。到底應該進行什么運動?每次多長時間?多大強度?多少頻次?在什么情況下應當停止或者調整? 當下,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尿酸高等,已成為困擾不少人的“健康殺手”。在健康中國的國家戰略全速推進中,如何將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更好融合,發揮1+1>2的效果,成了體育界跟醫療界的共識。 體醫融合,即通過政府主導,街道社區提供場地資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高校組建專家團隊的合作方式,構建“政府部門—醫院—社區—科研院所”四位一體的模式。專家團隊依據干預人群的體檢指標,結合國民體質監測指標,由醫療、運動專家共同定制“運動處方”進行健康干預,并給予線上和線下的專業健身指導,通過定期的處方微調、干預前后的數據對比,印證健康干預的有效性。干預期間,參與者在運動專家團隊的指導下,每周進行兩次集中的抗阻練習和每周三次線上有氧或自行步行打卡,全程有專人負責記錄、督促和答疑。 擴大試點 探索慢病干預“廈門模式” 去年參加體醫融合運動訓練后,陳先生今年繼續報名,還介紹朋友一起參加。“加入項目后,專家指導我們科學運動,運動種類更豐富、更系統化了,還能起到督促作用,感覺不錯,期待后續有更好的效果。”他說。 去年試點成功后,廈門市正在加快擴大試點范圍,促進體醫融合向全市各區延伸。上個月,在廈門市體育局、廈門市衛健委統籌下,廈門市社會體育發展中心、思明區嘉蓮和湖里區禾山兩個街道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蓮興和禾盛兩個社區居委會簽署2020年體醫融合示范社區試點建設三方協議。 “世衛組織曾做過一個測算:如果在慢性病的預防上多投入1元,治療費就可減支8.5元,并省下100元的搶救費。在慢性病預防上提前介入,把健康關口前移,已成為社會各界共識。”杜新飛表示,下一步,廈門要通過體醫融合和非醫療健康干預,推廣“運動處方”,推動疾病預防關口前移,引導更多人群參與科學運動和健康鍛煉,把體醫融合成果惠及更廣泛的群眾。 今年,廈門市體育局、廈門市衛健委聯合下發了《廈門市“體醫融合示范社區”試點建設實施指南》,為各區實施體醫融合示范社區建設提供了參考依據。杜新飛表示,希望以體醫融合為依托,提高市民的健身意識和科學健身水平;通過體醫融合示范社區的建設,探索出以信息化為基礎的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慢性病預防和健康管理方式,充分發揮體育健身指導在慢性病干預中的積極作用;同時,融合健康體質監測和居民電子健康檔案數據,建立體育和衛生職責明確、分工協作、信息互聯互通、資源整合的體醫融合管理體系,建立一套可推廣的廈門體醫融合模式。他認為,未來可將體醫融合管理慢性病與社區健康服務、醫養服務、老年人服務結合起來,“從傳統的開藥方治病,轉變為開健身健康處方,從源頭上遠離疾病困擾”。 效果初顯 有待進一步推進 廈門體醫融合試點建設始于2019年6月,由廈門市體育局會同廈門市衛健委在全省率先實施,筼筜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筼筜街道育秀社區成為首批示范點。100多名慢性病參與者經過為期6個月的運動干預后,健康狀況有所改善,試點成果令人欣喜。 患重度脂肪肝并伴高血壓的老紀,是首批運動干預試點志愿者之一。“6個月練下來,確實有效果,我的血壓基本到了正常值,脂肪肝也明顯改善。”他說,有專業的團隊進行線下和線上的專業指導,避免自己在運動健身上走彎路。現在,老紀經常到圖書館聽專家講運動康復的課程,并參加體育鍛煉。愛上跑步后,他還參加過三屆馬拉松。 “雖然效果明顯,但體醫融合還在摸索發展階段,有不少問題尚待解決。”在廈門市體育局副局長杜新飛看來,市民認知不夠、積極性不高,多部門協同配合有待加強、既有體育知識又有醫學知識的復合型人才比較匱乏等,是目前體醫融合工作有待加強的三個方面,其中,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最為關鍵。他表示,未來廈門或將依托國家體育局或委托部分高校開展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或對現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開展體育知識方面的培訓,“融合體育、衛生相關學科,進行知識架構的調整,使之規范化、完善化”。 行之有效的運動處方庫尚未完全建立起來,也是一大短板。接下來,廈門市體育部門將積極推動各個試點單位加快建立體醫融合健康管理系統,同時依托市體育局、市衛健委、Ai運動平臺,協同廈門市國民體質監測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推動建立跨部門密切配合、統一歸口的體醫融合健康管理平臺,實現社區各類健康數據的匯集與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