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基建為福州帶來了什么?
福州新聞網9月28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張旭 通訊員 黃溫玲)個人健康碼、遠程醫療、在線辦公、企業“碼上”復工等數字工具廣泛應用,從政府決策部署到企業復工、社會運轉,疫情常態化防控形勢之下,福州的數字“基礎設施”功能彰顯。 6月初,福州下發《福州市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年至2022年)》,明確了3類新型基礎設施(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18項重點任務、4大專項行動,梳理形成新基建首批175個重點項目,總投資近2300億元。行動方案公布至今僅4個月,已完成國科雙創福州示范基地等7個重大項目建設。 如今,由新基建撬動的新規劃、新探索、新勢能在榕城“多地開花”,構成全新的經濟生態景象。 融合基礎設施 數字賦能幸福宜居 不用取卡、掏錢包,甚至不用拿出手機,就可以在停車場一路通行……最近新出現的“先離場后付費”的體驗,讓不少駕車市民多了一種“自由穿梭”的感覺。 作為三類新型基礎設施之一,融合基礎設施正以數字賦能的方式改變人們的出行習慣。 出行的改變不僅于此。不久前,馬尾瑯岐建成全省首個10公里車聯網智能交通基礎設施。項目一期先投用兩部觀光車輛,設置英雄金砂、數字瑯岐中心兩個站點,每個站的站牌上都能顯示車輛抵達時間、行駛路線及路況。 “作為車聯網的一項具體應用,它還能為駕駛員提供智慧導航。”市大數據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測試段道路上設有多處監測點,每個監測點集合了3套設備,包含通信設備、激光雷達和攝像頭。激光雷達是三者的核心,通過機械視覺學習模塊,可對人行道進行監測,識別的物體最小高度為15厘米。若是發現異常,就能提前告訴司機道路具體情況,提醒司機采取相應措施。 市大數據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新基建重點項目之一,車聯網產業是集汽車、電子、信息通信、交通運輸和交通管理行業深度融合的新型產業。借助“人—車—路—云”交通參與要素之間的有效連接和信息交互,不僅可以促進信息與通信技術在跨行業領域的融合應用,還有助于加強汽車、交通等傳統產業之間的聯系,形成相互間的協同發展。 數字流轉便捷的不僅僅是交通。融合基礎設施工作,還包括28個智慧市政項目、21項工業互聯網應用、5項“互聯網+醫療”應用、5項新零售應用以及2個智慧海絲門戶樞紐項目。 目前,作為濱海新城數字孿生城市項目,新城規建管一體化平臺一期已上線試運行,京東“亞洲一號”福州長樂物流園即將投用,菜鳥網絡中國智能骨干網(福州·長樂)核心節點建設已進入收尾階段,縱騰網絡研發中心項目已封頂,預計年內竣工驗收。此外,福清江陰港5G智慧港口項目一期計劃今年建成投用。 信息基礎設施 5G信號在中心城區全覆蓋 風口已至,福州蓄勢待發。25日,福建省互聯網大會在榕舉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預測5G應用有望明年迎來爆發期。 福州準備好了。記者從市大數據委了解到,目前全市已建成5G基站約5300個,占全省已建總數的三分之一,率先實現5G信號在中心城區、縣城全覆蓋。 5G帶來的變化,僅僅是快嗎?答案是否定的。“未來,以5G為基礎底座,全市在公共服務、智慧文旅、智慧教育、智慧醫養、智慧交通、智慧環保、智慧物流等方面將協同發力,讓市民離美好生活更近一步。”市大數據委相關負責人說,支持5G發展更基礎的工作已經全面展開。 日前,記者走進位于東南大數據產業園的中國移動(福建福州)數據中心機一期項目現場。“一期項目可提供約16000個標準機柜,首批已交付8個數據機房及關聯的電力機房,可提供1149個機柜。”該項目負責人說,新基建行動計劃發布以后,數字經濟企業熱情高漲,不少機柜早早就被預定。 “數據中心建設是5G應用推廣的關鍵一步。”上述負責人介紹,傳統的5G組網方式在帶寬、時延等方面能力有限,無法滿足超大連接和超低延時場景下的發展需求,比如在遠程醫療、智能制造等方面。該數據中心將建設5G SA核心網,通過組網方式的升級,加速5G融入百業,促進遠程辦公、在線教育、智慧社會等新應用發展,服務民生需求、城市治理等多個領域。 市大數據委相關負責人說,到2022年,福州在用數據中心機柜數超6萬個。建成城市大數據平臺,形成百億公共數據儲備池,支撐智慧化城市治理。 該負責人表示,信息基礎設施包括5G網絡、數據中心、超算平臺、工業互聯網平臺和物聯網。目前,已建成省超算中心、數字福建云計算中心等3個大數據中心,省超算中心二期通過與人工智能服務平臺異構融合,實現每秒3000萬億次計算能力和30PB數據存儲能力;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累計注冊企業70家,解析量超過32萬條。 同時,福州上線全國規模最大的NB-IoT商業應用智慧水務項目,完成30萬臺智能水表建設。 創新基礎設施 多個“夢想搖籃”今年竣工 一部手機走遍全城、吃住行游盡在掌握……“數字”不僅僅是一種經濟形態,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影響每個家庭、惠及每個市民。這些改變從何而來? 記者日前走進位于福州高新區的中國科學院大學創新創業學院福州示范基地(簡稱“國科雙創福州示范基地”)。作為“夢想搖籃”和孵化器,該基地從5月投用以來,已有40多家快速成長型企業入駐。 “我們重點關注智能制造、新材料、大數據、健康醫療等領域,在引進中科院重點項目落地的同時,結合福州各行業科研產業化需求,積極招募本土企業。”國科雙創福州示范基地總經理孫志勇說,通過為企業提供經營場地和辦公方面的共享設施,提供政策、管理、專利、法律、融資市場推廣和培訓等服務,最大程度為跑在創新賽道上的企業減負加速。 作為第一批入駐的企業之一,福州極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對于基地的服務印象深刻。“今年我們計劃完成A輪融資,國科雙創為我們引薦了部分產業基金和科技基金,并在商業模型梳理等方面為我們提供指導,幫我們共同做好路演的準備。”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說,近期基地還協助公司完成了高新企業的認定,并協助對接了高新區商貿平臺型企業認定。目前,企業團隊已從10余人增加到30余人,眼下還在加速發展中。 “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支持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產品開發的公益性基礎設施。”市大數據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7項創新基礎設施預計今年竣工驗收,并計劃今年再開工4項。其中,中國科學院大學創新創業學院福州示范基地、海康威視物聯網產業基地投入使用。福州高新區三創基地、獨角獸加速基地、倉山智能傳感器物聯網創新中心計劃年底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