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吳曉菁 通訊員張強)《漁業船舶檢驗證書》《漁業船舶所有權登記證書》《漁業船舶國籍證書》《漁業捕撈許可證》——對一艘小型漁船來說,這些都是在辦理過戶、拆解,或是制造、更新改造等手續時,漁民需要辦理的證書。除了材料繁瑣,漁民經常還得在不同部門之間來回奔波。 從現在開始,漁民朋友們不用再為這些復雜的辦事程序發愁了。目前上述證書的辦理事項已經整合優化,實現“一表申請、一口受理、一次辦成”,不僅申請材料濃縮成一張表格,辦理時限也從28個工作日壓縮至15個工作日。 在廈門市海洋局的指導下,廈門市漁港漁船管理處在2017年實行“四合一”聯審的基礎上,繼續推行“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務改革。小型漁船多證聯辦的這一做法,在全省屬首創。 變化1 以前跑“4+N”趟 現在只要辦“一件事” 廈門市共有小型漁船1000多艘。一直以來,如果要對漁船進行交易過戶、拆解、制造、更新改造等,漁民需要辦理《漁業船舶檢驗證書》《漁業船舶所有權登記證書》《漁業船舶國籍證書》《漁業捕撈許可證》注銷、變更或核發等一系列手續。“申報材料繁雜,審批程序復雜,有時還涉及跨業務部門,跨層級、跨區域事項,漁民朋友前前后后要跑‘4+N’趟,耗時較長。”市漁港漁船管理處處長林長倫說。 “減環節、減時間、減材料、減跑動。”以“四減”為目標,市海洋局于2017年設計了“四合一”審改方案。經過詳細調研,市海洋局先后理清13個事項的法律規章依據、職能主體、前后置及數據關系,研究制定了《簡化小型漁業船舶行政審批實施方案(試行)》,上個月率先推行“小型漁船多證聯辦一件事”改革,推出集成套餐服務,實現漁民高效辦證,有力破解了困擾漁民多年的辦證難這一堵點、難點問題。 該方案從漁民辦證“一件事”的視角出發,將辦件量最多、流程最復雜的漁業船舶檢驗證書、所有權登記證書、國籍證書、漁業捕撈許可證的注銷、變更或核發等4個證書辦理事項整合優化,明確適用范圍。 “并聯”是這次改革最大的特點。方案并聯審批申報表與文書樣式、并聯辦理審批流程、減少的申請材料、需一次性送達的證書、便民服務模式等內容,制定了辦事指南及流程圖。 該方案實施以來,漁民跑動次數壓減4次以上,承諾辦理時限壓減46%,申請材料總體減少60%左右,環節減少4個以上。 變化2 以前表格五花八門 現在只需一張表 在位于大學路154號的廈門市漁港漁船管理處,記者看到,原本供漁民填寫的各式表格已經替換成一張表格——《廈門市小型漁業船舶業務并聯審批表》。 漁民只要根據表格進行填寫,并一次性提交相關材料,就可以輕松辦理涉船的相關業務。記者注意到,這份表格在設計上十分人性化,漁民朋友只要填寫漁船的基本信息即可,同一份材料僅需提供一次。如果所需提交證書的發證機關為市海洋局系統的,并不需要申請人提供。工作人員說:“未來我們還將根據業務需要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的需要進行完善。” 這次改革圍繞“一件事”,推行集成套餐服務。也就是說,在市海洋局的指導下,市漁港漁船管理處以漁民為中心,統籌優化機構職能,依法依規將分屬漁船檢驗、漁港監督及漁業行政主管不同主體的多個審批事項,統一交由一個業務部門承辦。此外,對涉及漁船交易、異地建造需要跨層級、跨區域部門辦理漁船指標、檢驗等事項的,由本市主要承辦部門負責協調幫辦。 此前,基于改革需要,市委編辦經多方調研協商,將因機構改革調整至港口主管部門的“漁船檢驗職能”重新調整回漁業主管部門,有效理順職能,有力保障改革方案順利實施。 變化3 以前漁民上門辦事 現在窗口搬到碼頭 對于漁民來說,以前辦證要跑多個部門,現在可以輕松享受“一窗式”的服務。 市漁港漁船管理處說,通過加強部門業務協作,完善“交叉審核”機制,打通不同平臺數據屏障,實行集成套餐服務,實現了“一份申報表格”“一套申報材料”“一套審批文書”“一套檔案資料”“證照一次送達”,有效壓減漁民多個事項單獨辦理所需的相關材料、時限、環節,實現漁民只進一扇門、只找一家人就能完整辦好“一件事”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市漁港漁船管理處還因地制宜,把辦事窗口前移至漁港、漁村、碼頭,直接為漁民提供“面對面”服務,實施靠前服務新模式。 為保證套餐服務改革順利推行,針對漁船交易、拆舊建新等辦理環節多、周期長的復雜事,廈門市還進一步暢通服務渠道,強化信息溝通方式。 比如,印制便民工作聯系卡,隨時為漁民提供服務咨詢;依托漁村干部、重點漁村信息員,建立預約下鄉辦理、全程跟蹤對接機制;實施延時加班、老弱病殘情況入戶服務等便民措施,對關鍵環節提前介入、及時提醒。漁民群眾辦事有了便利渠道,在家門口就可以辦成事。 變化4 以前“四合一”聯審 現在“一件事”集成服務 “小型漁船多證聯辦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務改革,屬省內首家。方案實施后,廈門轄區漁船民普遍感到,和以往相比,漁業行政審批服務的高效便利又提升了不少。 實際上,從2017年開始,廈門就針對老舊漁船更新改造項目在全省試行“四合一”聯審的做法。“四合一”聯審相當于“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務的雛形,就是把辦件量最多、流程最復雜的四個行政審批事項進行整合優化,實行并聯、同步“四合一”聯審辦理制度,讓漁民造船審批“最多跑一趟”。 數據顯示,從2017年至2019年,全市完成拆解1034艘老舊漁船、新建745艘漁船、漁船交易過戶80艘,共辦理“四合一”聯審服務1900余件,惠及辦事群眾2000余人次,節省轄區漁民群眾辦事成本100萬元。 “以前要買賣一艘漁船,各種材料要復印四五份,單單簽名就要20多個,特別麻煩。現在只需要填一張表,提供一次材料!”一名已經辦理小型漁業船舶所有權轉移的漁民高興地說。 合理高效的審批制度改革,為漁船改造項目護航。原計劃需要4年時間完成的老舊漁船更新改造任務,提前1年完成,其工作經驗及主要做法,先后在國家、省、市等多家媒體網站被專題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