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8月9日電 題:流動的詠春拳館 新華社記者洪雪華 一年以來,69歲的詠春拳教練林樹成換租了三間拳館,這一次他從旺角砵蘭街搬到了深水埗白楊街。 每一次換租都有同一個原因:租金太貴。后來他想了個辦法——短租,租約到期后再帶著徒弟們搬到下一個拳館。 林樹成的拳館沒有名字,唯一的標記是徒弟們身上價值100港元的短袖上衣,衣服上寫著四個字:梁相詠春。他從18歲開始跟詠春拳宗師葉問的大徒弟梁相學習詠春拳,此后的50多年里,盡管換了很多行當,但他總會出現在拳館里,在比自己高一頭的木人樁面前,日復一日地練拳、教拳。 天臺“踢館” 1969年經由熟人介紹,林樹成拜入葉問大弟子梁相門下學習詠春拳,2010年他從香港駕駛學院退休,專注教授詠春拳。 詠春拳是一門適用于近身搏擊,攻守兼備的武術,包括小念頭、尋橋、標指、黐手、木人樁、六點半棍法、八斬刀法等依次進階的拳法套路。 林樹成喜歡金庸和古龍的武俠小說,幻想過擁有小說主人公的蓋世神功。但回到現實,練功夫如同蓋樓房,必須一步步打好基礎,沒有任何捷徑。從小念頭到八斬刀法,每一個動作他至少練過一萬次,直至變成身體的本能反應。 在同門師兄弟眼中,林樹成的詠春拳是打出來的。如果不是他主動說起,徒弟們很難想象眼前身材瘦削、脾氣溫和的老人,年輕時經?!疤唣^”。 “踢館”是20世紀70年代的事,那個年代比武之風盛行,林樹成至今還記得當年天臺比武的盛況。每逢黃昏時刻,各家武館的師兄弟摩拳擦掌,鉚足了勁,力爭在比武中獲勝。那是老香港的一道獨特風景。 學習詠春拳近3年,20歲出頭的林樹成常與其他武術門派的人相約在天臺上或者公園里比武。按照規矩,雙方切磋完分出勝負,互不記仇。 與武俠小說不同,真實的比武并沒有太多花樣,勝負靠真才實學。但武俠小說里傳遞的“鋤強扶弱”精神,林樹成卻記得很牢。曾有人在街上欺負普通市民,他上前勸阻,對方見他會功夫,便作罷離去。“這是習武之人的初心?!彼f。 臨時拳館 去年8月,林樹成帶著徒弟們離開了位于旺角砵蘭街的詠春拳館,搬到深水埗白楊街的詠春拳館。拳館是他向師兄梁錦棠短租的,每周四晚上能使用2小時30分鐘,每月租金1600港元。 在居住面積狹小的香港,一間正式的詠春拳館僅有二三十平方米,最多容納10人同時練拳。按香港物業市場行情,整租一間拳館每月至少需要一萬多港元。而林樹成收了9個徒弟,每人每月的學費是600港元,只夠短租。 拳館里擺放著木人樁、沙包、長木棍等訓練工具。記者在這里見到了林樹成,他穿梭在徒弟之間,手把手地教拳。新拳館依舊狹小,徒弟們錯開站立,先到拳館的已經練起了木人樁,后來趕到的從基本功小念頭練起。 對于收徒授業,林樹成有自己的堅持?!笆胀揭慈似泛驼\意,我不會教一個惡人學武術,這是底線。”他說。 兩年前經由熟人介紹,香港青年伍嘉林找到了林樹成。第三次到拳館時,林樹成才問他:“有心學詠春?”伍嘉林點點頭?!澳阆雽W,就跟著我學?!闭桨輲煹哪翘鞗]有任何儀式。 伍嘉林后來發現,林樹成花了一個月時間考察他。當年梁相曾教導林樹成,詠春拳強調德藝雙修,既是拳腳功夫,也要修煉心性,涵養武德,如果徒弟修養不足,容易以功夫傷人。梁相的教導,他如今用在了自己的徒弟身上。 “點一盞燈” 林樹成的徒弟中,43歲的朱子斌最年長,他三年前開始學詠春拳。朱子斌從事外貿工作,在社交網絡上粉絲如云,是外貿從業者眼中的網紅“Ben叔”。 但在林樹成的拳館里,網紅“Ben叔”在職場上的意氣風發了無蹤影,他苦惱于不夠扎實的基本功,反復練習。 “師父不會把傳承掛在嘴邊,我退休之后不會跟他一樣去教拳,但我可以讓更多人了解詠春拳?!敝熳颖蟀汛蚰救藰兜亩桃曨l分享到朋友圈,在商業雜志上發表關于詠春拳的文章,讓詠春拳頻繁亮相在他的粉絲圈里。 與徒弟朱子斌不同,林樹成有自己的傳承方式。 1978年,梁相逝世后,林樹成和師兄弟們租了一間拳館,取名梁相堂。為了紀念梁相,林樹成和其他師兄弟們于2019年成立梁相系詠春國際同學總會,他擔任副會長。去年梁相系詠春國際同學總會舉辦梁相一百周年誕辰活動,林樹成叫上了所有徒弟,徒弟們統一穿上那件印有“梁相詠春”的短袖上衣。 梁相系詠春國際同學總會的創會紀念冊里記載著“梁相系族譜”,林樹成是梁相第一代傳人,他還有22位師兄弟,而他的9個徒弟,在“梁相系第二代傳人”的名單里。就像對待家族族譜一般,他們有著嚴謹的“派系族譜”觀念和長幼之分,徒弟尊重師父,師弟禮讓師兄。 電影《一代宗師》里有一句臺詞:憑一口氣,點一盞燈,要知道,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有燈就有人。香港還有不少像林樹成一樣默默傳承詠春拳的人,他們便是點燈人,指引著后輩們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武術。 一年后,臨時拳館租約將到期,林樹成不知道拳館會搬到哪里。 “師父去哪兒,我們就去哪兒?!蓖降軅儺惪谕暋?/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