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8月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黃瓊芬)4日12時,泉州市防指啟動防暴雨預警IV級響應。面對可能到來的風雨,南安市官橋鎮九溪村村民的心里比過去踏實了。作為官橋鎮較為偏僻的山區村,九溪村村落呈盆地分布,四面環山。為提高群眾轉移避險的意識和能力,7月23日,九溪村組織開展了危險區域群眾自主轉移演練,進一步掌握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流程和避險方法。有了應急演練的經驗,對如何應對臺風可能帶來的災害、如何在發生險災情時開展自救,九溪村群眾心里有了底。 為全面抓好防汛防臺風工作,泉州市進一步提升危險區域群眾自主轉移避險的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在加強群眾避險知識宣傳的基礎上,選擇300多個村開展危險區域群眾自主轉移避險演練。 7月15日,泉州市防指發出通知,在全市選取300個建制村開展危險區域群眾自主轉移避險演練。短歷時強降雨導致溪流洪水迅速上漲、房前屋后山體滑坡塌方、低洼地帶積水內澇、房屋損毀倒塌……應急演練模擬各種突發險情征兆時,處于危險區域內的群眾接到預警信號后迅速自行組織撤離避讓、自主就近安全轉移避險。 應急演練分類施策,注重實操。“自主轉移演練以村為單元,制定詳細方案,本著‘就近安全,利于轉移’的原則,因地制宜,采取一戶一策,在祖厝、祠堂、村部、學校等設置緊急臨時避災點,各避災點統一標識、掛牌上墻,并向危險區域轉移對象發放明白卡,周知避災安置點位置、安全轉移路線圖等。”泉州市應急管理局局長、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副指揮長劉燁明介紹。 在預警方式上,力求多渠道、全覆蓋,既通過電話、微信精準發送,在交通、通信中斷等最不利情形下又有傳統的銅鑼、廣播、手搖報警器等預警方式,同時通過泉州市防汛辦創新開發的點對點預警平臺,還可一鍵語音短信預警和語音通話,并可對暴雨突發區域群眾群發預警短信息。 演練拉開帷幕以來,截至7月28日,泉州全市共有315個村開展演練,演練村的選擇嚴把“四個原則”:自然村相對低洼或者山勢較陡峭,易受山洪、泥石流災害威脅;留守老人、兒童多,轉移避險易發二次危險;位置偏遠、進村公路沿溪且單一;危險區域建檔立卡對象較多且相對集中。 “開展自主轉移演練,使危險區域群眾進一步熟悉、掌握轉移預警信號、轉移路線、安全轉移和疫情防控等基本常識,是干部進村入戶組織群眾轉移避險確保群眾安全的必要補充,進一步完善了市、縣、鄉、村四級防汛工作體系,健全信息互聯互通、織牢織密防汛安全網。”泉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指揮長洪自強表示。 8月下旬前,泉州將在全市范圍內全覆蓋開展高風險易致災危險區域群眾自主轉移演練。下一步,泉州市還將重點對汛情信息的有效獲取、防災預警預報、轉移途中安全保障等方面進行梳理,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與機制進行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