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僅5萬多人的小鎮,就有退役軍人896人,其中從事花卉產業超700人,種植面積超6000畝,默默為“花鄉”耕耘…… 在聞名遐邇的“高山花園”漳平市永福鎮,有著這么一個退役軍人群體,他們從軍隊回到農村,秉承軍人堅毅果敢的品質,在當地黨委政府大力扶持下,譜寫出退役老兵奮斗發展的熱血故事。“八一”前夕,記者來到永福,實地走訪當地多位退役軍人,傾聽他們的創業故事。 帶頭致富的“領頭羊” 在永福,提起陳金才,當地花農可謂無人不知。作為當地造型杜鵑的領軍人物,多年來,陳金才深耕于造型杜鵑種植培育,種植的杜鵑花多次獲得國家、省、市花王賽金獎。 在西山村陳金才家中,記者見到了這位身材魁梧、皮膚黝黑的中年男子。言談中,陳金才聲音洪亮、笑聲爽朗,依稀可見當年的颯爽英姿。 “我是82年的兵,84年從部隊退伍后就回鄉種花,一直到現在。”陳金才說,當時永福花卉剛起步,種花的人并不多,他邊做邊摸索,也碰到過不少困難和問題,但是靠著在軍隊里鍛煉的那股韌勁堅持了下來。 1995年,陳金才投資創建了漳平金興花卉發展有限公司,專業從事盆栽杜鵑花和觀賞苗木的種植生產、科研開發及銷售。目前,金興園藝在永福以及浙江、廣東擁有花卉基地700多畝,年產值達500多萬元,并被評為龍巖市示范企業,陳金才獲得“福建省花木產業年度人物”等榮譽稱號。 “我之所以能取得一定的發展,與黨和政府對農村的大力扶持分不開。當然,部隊經歷對我影響很大,它教會我面對困難要迎難而上不輕易服輸。”陳金才說。 2009年至2012年間,陳金才擔任兩屆西山村委會主任,期間,他幫助村民共同發展花卉產業,帶領西山村杜鵑花種植產業不斷發展。目前,西山村85%以上的花農種植杜鵑,面積2000多畝,年產值約4000萬元,西山村也被譽為“華夏杜鵑第一村”。 為民解憂的“當家人” 與陳金才一樣,蘭田村黨支部書記董天芳同樣是一名退役軍人。1994年至1998年,董天芳服役于解放軍某部。退役后,他回到村里,先后任村文書及支部書記。在自身發展的同時,董天芳積極參與農村建設,幫助群眾解決發展問題。 蘭田村位于永福集鎮附近,地少人多,村財薄弱,教育、飲水等都困擾著村民。 “民生無小事”。這些年來,董天芳和村兩委將教育、基礎設施改善等作為重點難點來突破。今年,蘭田村完成了村小學改擴建,新建、修繕了教學樓、宿舍樓等,實施了自來水管網項目,逐步解決全村900多戶群眾飲水問題,村道也裝上了150盞太陽能路燈…… “做這些事需要大量資金。”董天芳說,蘭田經濟以農業為主,村財收入很低,這些資金基本要靠村兩委去籌措。為了籌措到這些資金,他們多次向上級部門對接爭取資金,并到廣東、四川、廈門等地發動外出鄉賢及熱心群眾捐贈。 “只要啟動資金一到,我們就去做,后面再慢慢想辦法。雖然困難重重,但是為了村里發展,我們無所畏懼。”董天芳說。 在他們的努力下,2019年,蘭田村不僅摘掉了“軟弱渙散黨組織”的帽子,還被評為“基層先進黨支部”。 身殘志堅的“硬漢子” 家住李莊村的退役軍人陳如山曾經在服役中受過傷,落下了一身病痛,被鑒定為六級傷殘。退役回到家后,陳如山沒有自暴自棄,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家人親戚的幫助,承包7畝土地種植杜鵑花,有了穩定收入。同時,他每個月還能領到2000多元的退役軍人傷殘補貼。慢慢地,陳如山生活越過越好,家里還建起了三層小樓。 “黨和國家沒有忘記我們,知道我有困難,在資金政策上給予很大的關心支持,真的太感謝了。”對此,陳如山感慨萬千。 “這些退役軍人經過軍隊的鍛煉,普遍意志品質堅韌,干事雷厲風行。”采訪中,漳平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賴永健說,永福的退役軍人非常集中,他們回到家鄉后保持軍人本色,特別是在困難面前不退縮不逃避,得到當地群眾一致贊揚。 “軍人是我們的英雄,為保衛國家、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作出極大貢獻。他們退役后,我們更應該做好服務保障工作。”賴永健告訴記者,當前,漳平正在研究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全力保障全市退役軍人生產生活,在人文關懷、資金補助、政策支持等方面給予全力幫助,讓他們在新的“戰場”上取得新的業績。(閩西日報記者 楊燕 通訊員 陳俊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