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來,下黨鄉干部群眾發揚滴水穿石的精神,堅定信心、埋頭苦干,實現舊貌換新顏。東南網記者 林先昌 攝 東南網7月28日訊(本網記者 林先昌)今年是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 位于閩東寧德的大山深處的下黨鄉,直至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全鄉沒有一條公路,交通十分不便,素有“車嶺車上天,九嶺爬九年”的說法。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三進下黨調研指導扶貧工作,幫助解決發展難題。30多年來,下黨鄉干部群眾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在黨的堅強領導下,發揚滴水穿石的精神,堅定信心、埋頭苦干、久久為功,經過不懈奮斗,實現了“天塹變通途、舊貌換新顏”的下黨巨變。 2019年,全鄉建檔立卡貧困戶117戶508人全部脫貧,100多名青年人返鄉創業,農民的人均純收入也從1988年的186元增長至2019年的14777元,增幅達70余倍。 自2015年下黨鄉入選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之后陸續被評為“中國鄉村旅游示范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和“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經歷了30多年的扶貧攻堅,下黨鄉結合自身優勢走出了一條百姓富、生態美的脫貧發展之路。 日前,記者隨團在下黨鄉采訪,下黨鄉黨委書記項忠紅介紹,“下黨有今天,皆因路‘通’?!?/p> 路通了,產業活了。“養在深閨待人識”的下黨生態農產品走出大山、走進千家萬戶。 2015年,下黨鄉搶抓機遇,注冊“下鄉的味道”品牌,植入消費扶貧理念,開創了全國第一個扶貧“定制茶園”,利用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安裝可視化終端解決了從茶園到茶杯消費盲區的問題,向全國募集愛心茶園主。下黨鄉“定制茶園”扶貧模式入選國務院扶貧辦向全國推廣的12則精準扶貧案例;“下鄉的味道”項目先后入選“2018年網絡扶貧優秀案例”“第二屆中國優秀扶貧案例”。 今年,下黨創新“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把全鄉的茶農都納入合作社管理,一方面保證了茶葉品質,另一方面保證茶農可享受高于市場價20%的茶青溢價補助、參與公司年終利潤分紅。 項忠紅還匯報了一組最新數據:今年下黨春茶聯合社共收購社員茶青37.7萬斤,累計金額300多萬元,茶青溢價20%,累計向農戶發放春季溢價補助款61.6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