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單兵作戰”走向“共建共享” 莆田邊檢站在全省首創口岸黨建聯創助推港口發展 7月23日,由莆田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執勤一隊黨支部發起的“三線·同心”口岸黨建聯盟,在東吳港區舉行啟動簽約儀式。在港區一線設立全天候、實體化黨建陣地,推行“移民管理+消防+海警+海事”,與地方政府、企業基層黨組織聯合實行制度化、常態化幫扶,這在我省口岸黨建聯創活動中尚屬首家。 黨建聯盟圍繞“三線·同心”主軸,即“口岸聯檢、應急救援、警海部門一線;地方政府部門一線;口岸碼頭企業一線”,本著“一條心”,匯集黨建工作向心力。活動中,建立聯建例會制度,最大限度科學整合資源,每月舉辦“黨員志愿日”、打造“黨員服務月”等品牌,在“共學”中提升黨建理論水平,在“共做”中增強黨員模范引領,在“共創”中發揮核心堡壘作用,在“共建”中密切警地溝通聯系,實現從“單兵作戰”走向“共建共享”。 發揮黨建正能量,為港區發展注入“紅色動力”。我市港口已與27個國家和地區的50多個港口實現通航,中國第一個完全自主引進、接收、管理的大型液化天然氣項目,東南沿海最大礦石碼頭、國內第二大硫酸出口口岸等重大項目,在港區內呈星羅棋布之勢。近年來,莆田邊檢站將黨建聯創延伸到基層港區一線,突出政府、口岸、企業等黨組織優勢互補,從工作理念、具體工作實踐做法、典型培樹等方面創新。該站執勤一隊黨支部進駐八方港口公司,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推行黨支部書記“接待日”和黨員示范崗,24小時駐港解決企業的實際困難,實現港區黨建與經濟發展“同頻共振”。 今年上半年,莆田轄區港口逆勢而上,上半年完成貨物吞吐量近2278萬噸,同比增長超24%。羅嶼港口累計對臺中轉鐵礦石近140萬噸。 “面對受疫情影響的經濟下行壓力,抓黨建就是抓住了港區經濟發展關鍵。”莆田邊檢站劉仁東政委說,他們突出“莆匯·家文化”黨建主題,積極探索“三線·同心”黨建聯創,在港區構建“馬上就辦”服務體系,打造黨建聯創共建品牌。 (湄洲日報記者 吳偉鋒 通訊員 吳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