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汀臥龍書院已建成并對外開放,成為汀州古城新的“網紅”打卡地。圖為由成龍捐建的龍學館。 福建日報通訊員 丘嘉瑞 攝 上杭 項目建設 有序推進 東南網7月28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戴敏 張杰 通訊員 林斯乾) 今年以來,上杭縣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發展,圍繞“產業發展項目建設年”活動,嚴格落實各項疫情防控措施,有力有序保障重點項目順利復工,重點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總建筑面積3.1萬平方米的紫金小學項目,是上杭縣重點工程項目。項目建成之后,將有效促進城區教育均衡發展。7月27日,在該項目施工現場,記者看到,土方車、攪拌車等工程車輛來回穿梭,工人們正忙著主體建筑的內外墻裝修及室外鋼筋綁扎作業,一片忙碌景象。 該項目負責人高贈富說,今年復工以來,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項目建設按照施工計劃有序推進。目前,1~4號樓已完成主體封頂,正在進行內外墻裝修,其中,1~2號樓將于8月底如期交付使用。 同樣,在省、市重點項目——上杭縣醫院整體搬遷項目的現場,也是一片火熱的建設場景,室外景觀綠化、道路平整、管道鋪設等正加快推進。 該項目總建筑面積約12.4萬平方米,總投資約7.5億元,按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和保健為一體的三級綜合醫院標準設計建設。目前,主體建筑工程基本建設完畢,正進行室內衛生打掃、內墻裝修等零星掃尾工程。項目計劃明年年初完成綜合驗收,計劃明年6月前交付使用。 據悉,2020年上杭縣計劃實施重點項目122個,總投資621.9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43.4億元,上半年完成投資46.8億元,開復工率達100%。 連城 真情紓困解憂企業逆勢增長 東南網7月28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杰 戴敏 通訊員 黃水林) 注塑、組件、包裝……7月27日,在連城工業園區福建愛的電器有限公司,工人們在生產線上忙著加工生產以歐美為主要目的地市場的高性能水泵產品。 愛的電器是一家以生產皮劃艇、游輪配套設備和高性能直流水泵及配件為主的企業。今年2月,企業在復工之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遇到了不少的困難,尤其是因物流不暢,原材料、零部件不能及時供應,保證正常生產困難重重。 “我們針對企業困難,精準施策,真情解憂,保障企業穩生產,工人穩就業。”連城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黃養生介紹說。面對園區企業普遍遇到的物流問題,管委會主動對接物流企業,為企業搭建起物流服務平臺,開辟物流綠色通道,專人負責統計企業生產物資運送車輛的需求情況,及時聯系各交通防疫關卡予以優先檢測放行,全力打通了物流堵點,確保企業正常生產。 愛的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李慧琴表示,自疫情發生以后,企業在政府各部門的關心和政策扶持下,穩中有進,并從5月開始實現了逆勢增長。同時,公司并購加拿大一家高端皮劃艇制造企業,企業規模擴大一倍,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家用皮劃艇研發生產企業。 今年以來,連城縣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廣大黨員領導干部主動靠前服務,真情幫助企業紓困解憂,甘當企業穩生產“促進員”,為企業發展按下“加速鍵”。連城縣行政服務中心黨支部推出網上辦事、預約服務、上門服務、告知承諾制審批等制度,實行并聯審批、限時辦結、容缺預審等綠色通道,為企業辦理相關審批服務事項提供優質服務。“一園兩區”管委會黨員干部深入企業,幫助協調疫情防控物資,宣傳對接企業扶持政策,解決交通物流、生產要素保障等問題。人社部門和園區管委會線上、線下共同發力,幫助企業新招聘員工1300人,有效地緩解了企業用工難題。連城縣供電公司黨委下派供電所黨員服務隊,主動上門為企業檢查生產用電設備及用電線路的運行情況,共查出并整改隱患8處,有力保障企業生產用電。 據了解,連城工業園區在第一季度負增長的情況下,從4月份開始實現逆勢增長。2020年1—5月,園內企業完成產值38.6億元,同比增長7.64%;1—6月稅收完成4097萬元,同比增長28.02%。 龍巖新羅 守護一城凈水 東南網7月28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杰 戴敏 通訊員 溫連光) 紅坊溪清淤清障項目上月底完成,兩個生態透水壩及人工濕地項目正加快建設……盛夏時節,龍巖市新羅區紅坊溪水環境治理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近年來,新羅區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創新河長制綜合治理新模式,加強河湖管理保護,取得了積極成效。截至目前,該區4個國家、省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100%,6個市級集中飲用水源地三類水水質達標率100%,萬安、白沙水庫水質均為Ⅱ類,24條省控小流域綜合水質為Ⅲ類以上。 創新引領 構筑全覆蓋河湖管理網絡 今年2月,龍津河見龍橋段河岸出現一些建筑垃圾。當地河長發現后,及時跟業主單位溝通協調,要求妥善處置垃圾,但效果欠佳。當地河長立即上報,新羅區河長辦馬上協調組織區級河道警長、河道檢察官、護河法官等到實地核查、處理,建筑垃圾很快就被清運出河道。 “接到報告后,我們快速協調各相關執法部門,綜合運用各種措施,問題很快得到有效處置。”新羅區河長辦主任、龍津河綜合整治中心主任黃斯明說,該區河湖管理網絡實現了“條”和“塊”方面的全覆蓋,形成了執法威力,提升了管理效果。 近年來,新羅區在全面推行河長制、加強河湖管理保護的基礎上,以機制改革為契機,推動區河長辦與龍津河綜合整治中心合署辦公,并在全省率先實現河長制縣級機構編制單設先河。 經過創新,新羅區河湖管理組織系統性更強,健全區、鎮、村三級河湖長機制,實現全區河長、湖長組織體系全覆蓋,流域全覆蓋管理,達到合力治水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全區有6名區級河湖長,353名鎮、村兩級河湖長,85名鎮級河道專管員、314名村級河道專管員,還有28名河道警長、6名護河法官。 與此同時,新羅在全市首創“一河一檢察官”機制,選派河道檢察官8名,并增聘民間河長和河道專管員為生態檢察聯絡員,充分發揮生態檢察懲治、預防、監督、教育、保護的職能作用。 問題導向 全面推進補齊生態短板 今年3月,新羅雁石、東肖等鎮重點斷面水質考核未達標,該區生態環境局和區河長辦隨即約談相關鎮、街的河長辦主任和工作人員,要求立即進行整改。 該區在推進河湖管理過程中,以問題為導向,強化日常明察暗訪,以加大督查通報、加強督查考核,激勵問責等方式,促進河湖長履職盡責,全面推進補齊生態短板。 “今年以來,我們自查了河湖‘四亂’問題23個,到目前我們已經整改銷號21個,還有2個問題整改也正在全面推進。”新羅區河長辦常務副主任陳家亮說。 近年來,新羅區把持續開展流域整治、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區推進項目、開展河湖“四亂”問題專項治理、劃定及整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整治黑臭水體、治理鄉鎮生活污水等內容作為治理著力點,補齊短板。目前,完成23個鄉鎮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勘察定界和電子地圖邊界核定招標;開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208個污水處理設施的實地踏勘。 針對7條流域水質不穩定的問題河段,該區扎實推進“一河一策”,有序實施各小流域綜合治理。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目前19個糞肥還田(林)利用工程完成建設內容進入掃尾驗收階段,畜禽糞污綜合利用達98.64%,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100%。今年以來,全區完成封山育林3萬畝,植樹造林0.47萬畝,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3.2萬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