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7月20日訊(福建日報通訊員 羅鳴灶 劉巖松) 綠色是三明底色,也是三明發展優勢所在。天更藍、地更綠、水更凈……守著“聚寶盆”,更要從綠色發展中受益,三明不斷打響“中國綠都·最氧三明”品牌,接續譜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三明篇章”。 7月13日至14日,代省長王寧率領省委省政府工作調研檢查組來到三明,感受盛夏時節的三明綠水青山間迸發出的勃勃發展生機,以及加快推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取得的成效。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泰寧縣“耕讀李家”森林康養基地引進靜心書院、星空民宿等項目,田園變景區,實現了自然風光、田園風貌和生態產業有機融合。上青鄉崇際村做好文旅融合文章,去年接待寫生團隊3.2萬人次、游客3.6萬人次。作為全省首個“行進式”水上峽谷夜游項目,夜色中的九龍潭燈光變幻,涼風習習,半年帶動景區增收10.5%。王寧認真聽取項目情況介紹,要求不斷總結推廣好的經驗做法,把生態優勢更好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站在將樂縣萬安鎮治水現場,眼前水清、河暢、岸綠、景美。遠眺集鎮新村,一幢幢新房整齊劃一,布局合理。王寧對集鎮新村建設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要求加強新村規劃建設和績效考核,因地制宜開展生活污水處理,打造宜居宜業美麗家園,讓鄉村更美、產業更旺。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治本之策。背靠青山,推窗見湖景,梅口鄉水際村加快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帶動200多戶貧困戶脫貧致富。金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特色苗木,通過發展訂單農業,帶動群眾“家門口”就業,實現增收脫貧。王寧對以“公司+農戶”扶貧模式給予充分肯定,要求大力營造創新創業濃厚氛圍,豐富產業生態,帶動更多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在沙縣小吃產業園,王寧要求堅持走標準化、產業化路子,注重提質擴面,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富民強縣發揮更大作用。 黨建引領,示范帶動。水際村立足綠色優勢,創新“支部+協會+農戶”模式,大力發展減貧成效好的服務產業,三大協會年營業收入5410萬元。王寧要求,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和黨員示范作用,統籌推進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有機銜接,加快老區蘇區脫貧奔小康。 一路走,一路議。檢查組表示,三明立足良好生態,努力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不斷打響“綠色三明”品牌,將譜寫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新篇章。 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雷春美參加調研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