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年來,莆田市城廂區司法局嚴格落實嚴“管”促“抓”、細“教”促“轉”、常“訪”促“曉”、多“談”促“解”、勤“幫”促“回”十字方針,強化社區矯正管理工作,加強對社區矯正對象的監督管理。東南網莆田站與城廂區司法局聯合推出“城廂社矯故事”專題報道,通過挖掘社區矯正對象的社區矯正二三事,展現城廂區社區矯正工作的經驗做法和成效。 卓金飛來到吳某家中開導吳某女兒(常太司法所 供圖) 東南網莆田7月17日訊(本網記者 楊超斌)“阿飛,這件事本來不想麻煩你的,然而好好的孩子,變成現在這個樣子,老吳心里也是著急呀!”在疫情期間,常太司法所助理員卓金飛發現社區矯正對象吳某出現消極的情緒,隨即通過他的妻子了解詳情。 原來,疫情管控持續時間長了之后,吳某原本開朗外向的女兒漸漸變成得了“自閉癥”一般,每天白天睡大覺,除了吃飯都幾乎把自己封閉在自己房間里玩游戲,缺少與同齡人以及父母親之間的交流。看到女兒每日晚上打游戲,過著日夜顛倒的日子,吳某夫妻倆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老吳文化有限,每天就是把這件事悶在肚子里,所以最近精神不太好。”萬般無奈的吳某妻子找到了卓金飛,希望能夠得到司法所的幫助。 “小吳,今天算是我們第一次見面,叔叔想了解你現在心里的想法,咱們好好溝通一下,好嗎?”疫情局勢得以控制后,卓金飛來到吳某家中,爭取通過談心的方式,打開小吳的心扉。從了解孩子的心中想法出發,卓金飛不再一味地否定游戲對青少年成長的不良影響,而是從如何修正生物鐘和如何把握游戲的“度”說起,并以自己的親生經歷為例子,與小吳展開溝通。小吳從一開始的單方面傾聽,到漸漸說出自己的心里話,這些成效都讓吳某夫妻倆高興不已。 經過一晚上的交流,小吳將自己的心里想法告知了父母,也從父母的言語中感受到了他們的關懷。這場特殊的“家訪”,取得了圓滿的結果。“你們家長也要多跟孩子溝通,不然孩子當然就把話悶在肚子里,以后有事情可以再聯系我”,卓金飛離開前對吳某夫妻叮囑道。 對于能夠得到司法所的幫助,成功說服女兒打開心扉,吳某特別感激。然而,這并不是吳某第一次得到常太司法所的幫助。 吳某與工作人員談心(常太司法所 供圖) 2017年,吳某因開設賭場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進入常太司法所接受社區矯正。經過思想教育后的吳某認識到自己所犯罪行對家庭、對社會造成的不良影響,承諾今后把心思都放在家人和工作上。然而特殊的身份、較低的學歷,使他的面試之路屢屢碰壁,這讓他有些心灰意冷。卓金飛掌握吳某的這一情況后,一直留心,最終經過多方打聽,為吳某爭取到一份在常太本地的建筑施工管理員的崗位。此外,常太司法所針對吳某的特殊情況,靈活協調吳某的報道學習時間,在不違反“社區服務”與“學習教育”兩大時長指標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個性化管理優勢,幫助吳某順利回歸社會。 “社區矯正工作要求我們司法人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解決矯正對象的實際困難問題,通過解決困擾吳某的就業問題和對其女兒進行心理輔導的實際關愛行動,拉近距離、贏得人心,確保社區矯正對象能向上向善,認罪伏法,自覺接受矯正。”卓金飛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