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襲大江南北,一場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全面打響! “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越要增強信心、堅定信心”“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于從眼前的危機、眼前的困難中捕捉和創造機遇”……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我們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注入了強大信心和動力。 南平市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團結帶領全市廣大干部群眾齊心協力、攻堅克難,認真落實“六穩”“六保”要求,抓緊抓細抓實抓到位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政策措施,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奮力奪取戰疫情促發展“雙勝利”。 從寒冬到炎夏,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南平生產生活秩序正加快恢復,生機勃勃、繁忙興旺的景象,重現閩北大地。 同心戰疫 守護人民生命健康 大疫如大考。2020年之初,一場特殊而緊急的考試,不期而至。 一邊是新冠肺炎疫情之嚴峻,另一邊則是南平沉著“應考”——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市委市政府堅決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聞令而動,果斷決策,全面加強對疫情防控的集中統一領導,落實責任、強化舉措,科學調度、周密部署,靠前指揮、一線推動,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 疫情如火,兵貴神速。1月21日即召開新冠肺炎防控專題會議,安排部署我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1月23日,市委、市政府成立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領導小組;1月24日,市委主要領導深入建陽區檢查指導防控工作,當晚,我市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緊接著,市委審時度勢,果斷決策,迅速部署,疫情防控指揮部統一指揮、協調調度、督導落實。 壓實責任、明責盡責。1月24日除夕當天,市委連夜研究建立“疫情防控目標責任一張圖”,全面梳理防控工作全過程、全鏈條涉及到的各級職責任務,以“責任樹”形式逐一明確目標要求、具體措施和責任單位、責任人。同時將疫情防控作為“大督查”的重中之重,1月26日大年初二即組建10支聯合督查組,開展一線聯合督查,厘清壓實各層級、各環節的目標責任。 靠前指揮、一線推動。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帶頭靠前指揮,不打招呼、直插一線,深入農村、社區、企業、學校、醫院、商超、車站、交通檢疫點等地明察暗訪,市掛縣、縣掛鄉、鄉掛村領導全部下沉一線駐點督導抓落實。 黨建引領、群防群控。市委專門發文,要求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各級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黨旗飄起來、身份亮出來、攻堅沖上來”,設立黨員責任區、組建黨員先鋒隊,在各小區和樓宇成立臨時黨支部或黨小組,全市5767個基層黨組織、8萬多名黨員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線,組織引領發動群眾,落實群防群控、群防群治措施。 機制推動、筑牢防線。發揮“機關聯鄉村、黨建促振興”機制作用,并延伸拓展至“聯社區”,推動機關黨員干部力量下沉,深入結對共建村(社區)指導和協助疫情防控,筑牢社區、村的防控堡壘。 社區,是疫情防控至為關鍵的“最后一公里”。“防控工作千頭萬緒,人手不足是我們面臨的最大困難。發動機關黨員干部下沉到社區幫忙,是破解這一難題的關鍵一招。”延平區梅山街道黨工委書記張輝回憶,那段時間,無論是在聯防聯控站,還是在巡邏勸導隊,機關黨員干部們積極投身防控一線,走街串巷宣傳動員、排查管控,成了街道社區的好幫手、好參謀。 和梅山街道一樣,通過“機關聯社區”,閩北各地各級機關黨員和社區干部群眾一起,在疫情面前構筑起一道道堅固防線。 在順昌,當地創新“五長共治、十戶聯防”防疫機制,建立鎮、村、片、鄰、戶五級管控體系,實現聯防聯控全覆蓋,確保管控無盲區。 在邵武,用活城市基層黨建“街道吹哨、部門報到”“共駐共建”機制,創新推行“135”工作法,2400余名機關在職黨員下沉社區一線,做足重點人員工作,穩住了人心。 在浦城,400多個縣鄉機關支部掛村(居)認領防控“責任田”,做好轄區防疫知識宣傳,督促返鄉人員登記、體溫測量、居家隔離等,幫助調配口罩、消毒水等防護物資。 像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全市2570多個機關黨組織、2.77萬名機關黨員干部與1635個村、211個社區結對共建,筑牢“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嚴密防線。 防輸入。全市各高速出入口、車站、碼頭等重點場所設置聯合檢疫站,對來南平人員“逢車必檢、逢人必檢”,聯合檢疫站的公安、交通、衛生等部門工作人員,24小時輪班值守,風雨無阻,牢牢守住第一道防線。 防擴散。機關、基層黨群命運與共,責任聯擔、工作聯動、機制聯建,守好社區出入口,用腳步丈量村(社區),深入出租屋、工廠、學校等地,做登記、問情況、測健康、傳知識、送指導,精準滾動排摸,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織密織牢基層防控網。 抓救治。指定定點救治醫院,組建全市醫療集中救治隊伍,公布110家發熱門診名單,全市醫務人員從1月25日開始取消休假,統籌調配醫療資源,實行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全力以赴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抓防護。各有關部門、社區防控人員等按照分區分級精準施策,做到“十個不放松”和“十二個加強”,創新形式制作視頻、創作曲藝,通過各類媒體平臺、戶外平臺等傳播途徑,讓防控知識入心入耳,廣大市民也積極配合,不聚集、少出門、戴口罩。 抓支援。南平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不到6個小時組隊完畢,總共57名白衣戰士分四批支援武漢、宜昌。 抗擊疫情眾志成城,逆行出征書寫戰歌。 浦城縣醫院外二科13名醫護人員向醫院遞交了一份“請戰書”,自愿加入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戰斗中去。 建陽區疾控中心58歲的老黨員李佳進剛做完腸胃手術出院回家,得知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主動請纓。 高速交警陳華守在福建的“北大門”,他的妻子、護士繆晟昀則守在省城福州鼓樓區安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兩人雖相距400多公里,卻同樣戰斗在抗擊疫情的前線……類似的畫面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不僅傳遞著溫暖和感動,更傳遞著眾志成城的力量。 在白衣戰士的戰斗努力下,一條條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的好消息,如拂面的春風,吹去覆在人們心頭的陰翳。 3月5日,隨著最后兩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南平正式實現住院患者動態清零。 行百里者半九十。如今,疫情防控轉入常態化,與疫情的較量仍在進行,南平將慎終如始、久久為功,持續抓緊抓實抓細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以謹慎之心達決戰完勝。 聚力發展 復工復產有力有序 “要堅持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抓緊解決復工復產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力爭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確保實現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疫情防控關乎生命,復工復產關系生計。市委、市政府統一指揮、科學調度、超前謀劃,第一時間成立有序推進企業和項目復工復產工作組,2月4日市委常委會暨防控領導小組會議就提出在抓好防控工作的同時提前謀劃復工復產,千方百計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努力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 “與企業想在一起、拼在一起、贏在一起!” 堅持問題導向、結果導向、目標導向,突出精準服務、靶向施策,暢通復工復產的服務鏈、政策鏈、操作鏈,讓企業活下來、能發展。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復工率100%、產能同比恢復95%以上;64家列入省“百千”增產增效行動制造業重點企業中21家產值正增長。 創新“機關聯企業”機制,派出360名優秀干部網格化駐點服務905家企業,當好疫情防控監督員、惠企政策宣傳員、紓難解困服務員、企業黨建指導員,與企業共克時艱,促企業化危為機、危中育機。 “疫情期間,在聯企干部的幫扶下,我們僅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就新研發出這款烤煙打塘機。”松溪永順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培坤說,目前企業正面向云南、貴州、四川市場全力備貨,今年企業產品銷售額有望突破2億元,同比增長50%以上。 疫情初期,圣農集團飼料供應困難,當地黨委政府積極協調國家糧儲局將圣農納入玉米招投標會員單位解決原料供應問題,并幫助落實國家專項再貸款3億元,推動企業滿負荷生產,日宰殺肉雞150萬羽,一季度實現利潤7億元。 長富牛奶疫情期間遇到小區配送困難,有關部門積極爭取福州、三明等兄弟市支持,通過“無接觸配送”方式,打通“最后一公里”,每日銷量比疫情初期增長2.5倍,產能同比恢復到100%。 在聯企干部用心服務推動下,一個一個難題迎刃而解、一個一個企業擺脫困境。 企業發展不僅要靠政府優質的服務,還要有針對性政策精準助力。 2月7日,市政府出臺《關于積極應對疫情幫助中小企業共渡難關若干措施的通知》,從參保、租金、稅收、費用等多方面入手,全方位、多角度、寬領域為企業降成本,優化金融服務和涉企服務,支持企業積極開拓市場。 隨后,南平又相繼出臺幫助中小企業共渡難關16條措施、打通“五難”操作鏈20條舉措等系列政策;開通“政企直通車”,協助解決企業反映的困難問題1002個;下達各類扶企獎補資金1.58億元,累計新增減稅降費5.22億元…… 一難一策、一事一策、一業一策、一企一策,精準有效的扶持政策為企業復產達產送來了及時雨,一批龍頭企業逆勢發展:元力活性炭開發醫藥用及食品級活性炭等高端產品,1-5月產值比增30%、利潤比增40%;閩鋁輕量化汽車搶抓疫情快遞物流業擴張發展的機遇,與“三通一達”達成戰略合作,企業訂單已排至年底、年產值將翻兩番…… 奪取“雙勝利”,支撐在項目、關鍵靠投資。 南平堅持把項目工作作為推進經濟發展的主抓手,千方百計抓項目擴投資。 專門邀請省直部門和政策性銀行指導項目策劃,今年以來我市獲批地方政府專項債項目70個、推送中央新增投資儲備項目344個,項目數均居全省首位,爭取債券資金119億元,比去年全年總量多61%。 緊緊圍繞“新基建、新經濟內循環、新區搬遷紅利的挖掘釋放”這南平發展的“新三線”,在全市開展務虛研討,謀劃“兩新一重”、南平中心城市發展等重大項目1231個、總投資8096億元。 深化“五個一批”項目攻堅,推動市級領導“一對一”掛點抓50個省市重大重點項目、40個七大綠色產業先行工程項目、90個新南平高質量發展重點項目,堅持每月開展項目集中開竣工活動,新增“五個一批”項目和開工數均居全省第三。 存量做優,增量做大。3月20日,我市網上簽約23個現代綠色農業、先進制造、生物科技、商貿物流重大項目,總投資85.11億元。6月17日,南平工業園區愛克太爾新材料生產項目、建陽經濟開發區物流樞紐項目、武夷山八馬茶文化研學體驗園等9個項目現場簽約,總投資39.6億元。 大力實施“一把手”招商行動,加快推進“回歸經濟”。市委主要領導帶隊赴深圳等地開展招商推介、對接項目,并選派“回歸專員”點對點精準招商服務,與深圳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新引進深業康養等總投資超5000萬元合同項目199個,去年以來項目開工轉化率達77.7%,其中產業項目達八成以上。 消費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持久動力。 “通過激發消費潛力,助推市場復蘇,有效提振市場的信心。”市商務局流通科負責人說。 舉辦“南平消費促進月”活動,投放1800萬元消費券;各縣(市、區)長網絡直播帶貨,直接帶動消費約3億元。形式多樣的優惠活動,刺激各大商圈客流持續回升;云端逛街、主播帶貨,加速居民消費潛力釋放,城市的活力和“煙火氣”正在回歸。 4月26日上午,順昌縣長余向紅秒變“網紅”,向廣大網友介紹了閩北花豬、海鮮菇、綠仙椒、螺旋藻面、金祥大米等農產品的特征、食用價值等,僅兩小時總成交量2.3萬多筆,成交金額78.76萬元。 “最長的假期”讓群眾出游意愿超過預期。我市牽頭發起“清新閩東北,健康武夷+”旅游市場全面復蘇行動,通過舉辦旅游電商節、“跟著抖音游武夷”打卡活動等,促旅游擴消費。全市各地更是把游客安全、健康放在首要位置,景區實現有序開放、有效防控,1-5月,全市累計接待旅游人數890.9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16.3億元。 從促開工穩就業到保供應拓市場,從大招商促落地到擴投資促消費,南平準確把握大局大勢,正確看待危與機的辯證關系,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精準有效的政策措施應對疫情影響,積極搶抓新機遇,變疫情壓力為高質量發展動力。 戰疫戰貧 用心做好“民生問卷” 民生穩,人心就穩,社會就穩。 民以食為天,恢復農業生產,穩產保供更顯急迫。 發揮南平農業大市優勢和“福建糧倉”保供作用,主動擔當作為,制定全市保供任務清單,將36萬畝春季蔬菜生產指導性計劃及肉、蛋、奶等保供任務分解下達到各縣(市、區),并細化落實到村、合作社和種養大戶,確保“米袋子”“菜籃子”貨足價穩。 延平享通農業與政和東平光伏農業基地對接,打造1300畝的有機蔬菜保供基地,每天可為全省近400家超市門店提供優質蔬菜近30噸;順昌振昌農業公司與村集體合作,集中流轉土地1000畝,產品大量供應廈門、深圳等地;建陽恒亮生態禽業公司是華東地區單體存籠規模最大的蛋雞養殖企業,可日產雞蛋140萬枚,為全省各城市大型商超提供充足蛋類供應。 全市蔬菜日產量達900噸以上、其中外調100噸以上;日平均采收食用菌(鮮品)350噸以上、150噸以上外調,綠色南平為穩產穩供大局作出積極貢獻。 戰疫戰貧,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出臺《關于支持貧困戶達產達能十條措施》,推進“五個一百”示范帶動工程,深化“民企帶村”活動,用好“機關聯鄉村”機制,逐村逐戶逐人落實精準幫扶措施,讓貧困戶遇到的難題都迎刃而解。 開發專門公益性崗位、建設扶貧車間,全市有務工意愿的19527名貧困戶全面返崗。 推進金融扶貧,向118戶發放貧困戶小額貸款431.47萬元,對受疫情影響還款困難的8戶貧困戶延長6個月還款期限,全力解決貧困戶生產資金不足難題。 受疫情影響而導致雞蛋賣難的建陽區麻沙鎮水南村蛋雞養殖戶李衍雄,說起南平市委辦第五支部的幫扶時滿是感激:“多虧了他們牽線,現在產銷對接上了,我們有建陽、武夷山的老客戶,也有順昌、邵武、光澤的新客戶。” 建立消費扶貧機制,通過部門工會助銷、對接商超等方式,妥善解決479戶貧困戶農產品積壓問題。 如今,全市60158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346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5個省級扶貧重點縣全部脫貧摘帽,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無一人因疫情返貧或致貧。 “越是特殊時期,越要加大民生領域投入力度,強化對困難群體的救助措施,做好困難群眾的兜底保障。”市領導如是說。 1-5月,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6%,27項為民辦實事項目、57個社會事業補短板項目加快實施;全市舉辦線上招聘活動87場,參與企業3101家次,提供就業崗位132341個次,在線求職37000人次,已有14353人初步與企業達成就業意向…… 一串串數字背后,體現的是初心、贏得的是民心。 莫道春光難攬取,浮云過后艷陽天。全市上下堅定必勝信念,加強常態化疫情防控,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乘勢而上,努力把受疫情影響的時間搶回來,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