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實驗區出臺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十條措施(以下簡稱“措施”),精準施策、精準發力,確保高質量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措施從支持貧困人口務工就業、發展產業項目、延長小額信貸還款期限、扶持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加強醫療保障、強化住房安全保障、落細落實義務教育保障措施、保障貧困戶飲水安全、實施臨時救助政策、落實低保兜底制度等十個方面,做到抗疫情、保增收、促脫貧、防返貧,確保如期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根據措施,實驗區將對新招和轉崗的務工貧困人口及時開展技能培訓,參加培訓的女性貧困勞動力年齡可放寬至60周歲,給予參訓貧困人員每人一次性生活費(含交通費)補貼300元;同時,對區內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每吸納一個貧困人口穩定就業3-6個月的,給予一次性補助2000元。此外,還將結合鄉村建設發展實際,新增設一批保潔環衛、生態管護、鄉村建設、防疫消殺等鄉村公益性崗位,安置貧困勞動力就業,并按照規定標準給予崗位補貼。 措施指出,有關部門要支持貧困戶發展短平快種養項目,加強技術培訓指導,掛鉤幫扶責任人幫助貧困戶聯系代購種苗、種畜禽、化肥、農藥等生產物資。對貧困戶發展產業項目的,每戶給予3000元補助。根據貧困戶產業發展需要,積極落實扶貧小額信貸政策,做到應貸盡貸,適當延長到期日在2020年1月1日后(含續貸、展期)、受疫情影響出現還款困難的貧困戶扶貧小額信貸還款期限,延期最長不超過6個月。 措施提出,要充分發揮家庭簽約醫生作用,以貧困戶常見多發的慢病重病為重點,開展上門服務,防止因病返貧。疫情防控期間,對一次性定額醫療救助和重特大醫療救助,做到隨時受理、及時辦理;落實控輟保學工作責任,開展動態排查,持續鞏固義務教育成果,嚴格落實各項學生資助政策,及時將受疫情影響導致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納入國家資助范圍,非義務教育階段的貧困家庭學生予以減免學費,保障貧困家庭學生的基本學習和生活需求;各片區定期開展住房安全巡查,實驗區、片區、村設立舉報投訴電話,及時受理辦理貧困戶反映的住房安全問題,加大資金補助力度,優先安排貧困戶戶廁改造;加密對貧困戶飲水安全情況跟蹤頻次,確保發現一戶、解決一戶,認真落實貧困戶水費補助政策,切實減輕貧困戶用水支出負擔。 措施還強調,從2020年1月起至疫情結束當月,參加失業保險但未達到失業保險金領取條件的貧困勞動力,按照實驗區當年度最低失業保險金標準發放失業補助金。對因疫情影響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貧困戶,予以臨時救助,采取社會化發放、現金和物資發放等形式,保障其基本生活。對有返貧風險的貧困戶加強跟蹤,及時將符合低保認定條件的納入低保范圍,做到應保盡保。對符合條件的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按照支出型貧困家庭低保政策納入低保。對達到低保退出條件的區定精準扶貧開發對象給予12個月延保漸退期,幫助其穩定脫貧。(平潭時報記者 劉志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