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國多地公安機關披露,對公賬戶和銀行卡成為電信詐騙和洗錢團伙的高級“犯罪工具”,許多不法分子通過倒賣銀行賬戶、支付賬戶或者冒用他人身份開立銀行賬戶、支付賬戶等方式實施網絡賭博、洗錢、逃稅、行賄受賄、電信詐騙等違法活動,嚴重危害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和合法權益,損害社會誠信和社會秩序。 日前,人行武夷山市支行聯合武夷山市公安局,針對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和買賣銀行賬戶(卡)行為等項工作,共同構建多角度多層次的立體防線,筑牢風險防控堤壩。 加強警銀合作 共商防范機制 為加大防范電信網絡詐騙,整治買賣銀行賬戶和銀行卡的力度,人行武夷山市支行與武夷山市公安局聯合商討探索在防范網絡電信詐騙和買賣賬戶工作中建立銀警協作的方式和方法,組建了打擊防范經濟犯罪宣傳群,群成員包括人行武夷山市支行、公安局和各商業銀行的聯絡負責人。 隨后,公安部門通過微信群將涉案案例宣傳視頻和相關材料及時發放給轄內各家商業銀行,并在群內開展線上“防詐”知識培訓。同時,為了提升市公安局刑偵大隊的破案率,人行武夷山市支行還派員與武夷山市公安局經偵大隊合作,走訪多家銀行,對涉及賭博案件的可疑賬戶和資金從分析入手,進行逐戶排查,從而促進破案效率快速提升。通過警銀聯動,開創優勢互補、創新互動、雙贏互惠的新局面,共同打擊網絡電信詐騙。 制訂暫行辦法 明確各方職責 為建立協作機制,人行武夷山市支行與公安局共同簽發《武夷山市防范電信網絡詐騙 整治買賣銀行賬戶(卡)行為暫行辦法》。暫行辦法擬定前做了大量的工作,多次向公安局和轄內各家商業銀行征求意見,并結合了人民銀行近期下發的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和賬戶買賣的文件要點,使得出臺的暫行辦法具有指導性,更能切合實際,方便操作。 通過暫行辦法的制訂,明確警銀各方的工作職責,要求公安局不定期對各家銀行的工作人員開展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培訓,以案為鑒,舉一反三,提升銀行工作人員的識詐辨偽能力,強化柜面人員職業敏感性。落實案件倒查和懲戒機制,督促商業銀行對可疑賬戶開展盡職調查,加強客戶身份識別,嚴把高風險客戶的“準入關”。同時,通過建立警銀合作機制,采取確立銀警專管人員、開設綠色通道等項措施,打通銀警合作的“最后一公里”,促進警銀雙方在防范買賣賬戶(卡)各環節中形成合力,共筑防線。 聯合開展活動 營造宣傳氛圍 2020年5月15日是第十一個全國公安機關打擊和防范經濟犯罪宣傳日,人行武夷山市支行舉辦主題為“防范經濟犯罪 你我有責”的宣傳活動,并聯合公安局、金融辦和12家商業銀行參加。 據統計,本次活動共向700多個市民發放各類宣傳材料6000余份。此次宣傳旨在凝聚警銀共識,形成強大宣傳合力,營造全方位的防范詐騙宣傳氛圍,提高社會公眾對于電信網絡詐騙的鑒別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識,加強社會共同防范經濟犯罪的意識,防止公民財產遭受損失。 線上線下結合 增強防范意識 人行武夷山市支行結合轄內公安破獲案件的發案特點和規律,全力推進反電信網絡詐騙和買賣賬戶的宣傳工作。要求商業銀行日常繃緊“反詐”這根弦,“線上+線下”全方位進行宣傳。 今年以來,因疫情防控需要,鼓勵各家銀行通過制作美篇,推送各類反網絡電信詐騙、防范賬戶買賣等宣傳信息到微信朋友圈、微信群、QQ群等加強線上宣傳,促使更多人通過線上平臺及時接受防范詐騙的相關知識教育,讓更多市民了解詐騙的手段和方法,從而樹立風險防范意識。 同時,在各家銀行營業網點大廳中播放與防范賬戶買賣和網絡電信詐騙相關內容的視頻,采用LED反復播放防范買賣賬戶和網絡電信詐騙的標語,在ATM機中安裝防范詐騙的語音提示,以及向前來辦理業務的客戶發放宣傳單等做法,讓客戶在等待辦理業務的過程中了解網絡電信詐騙的危害和手法。(閩北日報記者許斌 阮惠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