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在泰寧縣開善鄉池潭村的一處山坳里,5頭小牛正在吃草,不遠處的王聚財一邊清理田壟,一邊時不時地抬頭張望小牛。他說,這5頭小牛是用鄉里補助的6000元扶貧資金買的,腳下十幾畝地是用小額貸款承包來的。 王聚財是池潭村人,患有哮喘、白內障,妻子體弱,兒子患有癲癇,家庭十分困難。2013年,王聚財被認定為國家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分紅、補助等一系列措施幫扶下,他通過養牛、制種、種稻實現增收,于2017年修建新房并成功摘下 “貧困帽”。 開善是市級扶貧開發重點鄉,像王聚財這樣的貧困戶共有143戶、438人。近年來,開善鄉在2019年實現全鄉脫貧“摘帽”的基礎上,實施多方聯動策略,增強脫貧戶的“造血”功能,進一步鞏固扶貧成果。 開善鄉研究出臺鄉農業產業化及扶貧開發項目獎補辦法,鼓勵貧困戶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養,扶持本鄉龍頭企業、種養大戶發展產業,帶動貧困戶共同發展,累計為140戶貧困戶提供資金補助105.26萬元。 開善鄉充分發揮小額信貸、扶貧教育基金、扶貧擔?;鸬冉鹑诋a品在扶貧開發工作中的“造血”作用,為貧困戶提供便捷高效的融資渠道,通過扶貧擔?;穑塾嫗?5戶貧困戶提供擔保貸款382萬元。同時,為85戶貧困戶貼息20.8萬元,有效破解了貧困戶融資難題。 項目帶動是開善鄉鞏固扶貧成果的有效抓手。鄉里因地制宜發展光伏扶貧項目,通過“獨立發展+捆綁發展”的模式,在5個村發展了6個項目點,合計裝機容量450千瓦。每年有143戶貧困戶享受項目紅利,累計分紅13.24萬元。此外,落實30戶貧困戶貸款126萬元入股泰寧縣紅日水稻制種專業合作社,每年每萬元可實現固定分紅600元,累計分紅7.56萬元。通過發展項目、貸款入股等方式,實現全鄉100%貧困戶至少享受一項分紅收益。(三明日報記者 黎曉妹 饒文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