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戶黃泓達在大棚內查看果蔬情況。(記者張奇輝攝) “上個月我給100多畝水葉菜投了目標價格保險,沒想到今天就收到賠款,效率太高了。”昨日,當廈門市御蔬佳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黃泓達接過6.93萬元的保險賠款后,信心滿滿地說道,“這筆賠款就像及時雨,幫我們渡過難關,我將用來完善設施和擴大種植,繼續為市民提供更多健康有機的蔬菜。” 這是我市蔬菜(葉菜)目標價格保險開出的第一筆賠款。針對今年4月1日至6月30日種植的8000畝葉菜類,我市啟動蔬菜(葉菜)目標價格保險試點工作。“一旦蔬菜價格過低,就由保險公司補差價。”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處處長傅春蓉解釋道,在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時,就會觸發理賠機制,“托底保本”補貼生產者,可以有效抵御市場價格風險,穩定蔬菜種植戶的生產積極性。她鼓勵更多種植主體積極參保,以降低生產風險。 據了解,蔬菜(葉菜)目標價格保險費用的90%由市、區兩級財政分擔,生產主體僅需承擔10%。以廈門市御蔬佳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為例,黃泓達自費支出的保費僅3000多元。 這一做法的試點,意味著全市推動鄉村振興、發展“三農”工作又多了一項助力。 近年來,我市先后出臺了水稻種植(制種)保險和設施蔬菜種植保險(含大棚及棚內蔬菜)等有關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強農惠農政策,極大地提升了糧食蔬菜種植戶抗擊自然災害和恢復生產的能力,也初步建立了政策性種植保險制度體系。2017年至今,全市僅水稻和設施蔬菜種植保險就安排了財政補貼資金400多萬元,為2萬多戶次的農戶提供了4億多元的風險保障。 (廈門日報記者 吳曉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