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閩臺中心漁港的進港船舶逐艘登臨檢查。廈門漁監供圖 為進一步強化漁港漁船管控力度,鞏固目前海上疫情防控良好局面,廈門漁港監督局在上級統一部署下,結合廈門周邊漁港、漁船停泊點的實際情況,按照“分級監管、分區巡查、整體防控、聯勤聯動”的思路,主動對接區漁業主管部門、邊防派出所、漁村信息員,強化科技監管手段,周密設置漁港漁船監控點,大力加強漁港漁船巡查,筑起了一道廈門漁港漁船疫情防控的牢固屏障。 此前召開的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會,明確要求廈門漁監的每名同志都要從講政治的高度,高標準完成此項任務。 自4月2日以來,漁監局累計出動執法人員524人次,執法船艇76艘次,檢查漁船156艘次,測量船員體溫469人次,全面筑牢廈門漁港漁船疫情防控海上安全屏障。 實施分級分類管理 為加強疫情期間漁港漁船監管工作,廈門漁監按行政區劃,按漁船種類,實施分級分類管理,開展漁港漁船疫情期間排查整治工作,實現扎實的管控效果。 監管工作開展以來,廈門漁監的負責人深入廈門各漁港實地踏勘,結合實際制定分區巡查監管方案,帶隊走訪各區漁業主管部門,直接與村委、邊防等人員對接,細化巡查任務,明確監管責任,以確保巡查監管工作落實到位。 在高崎中心漁港,廈門漁監建立了24小時值班制度,以高崎中心漁港、異地作業漁船為重點,對進出港漁業船舶實施24小時不間斷監控。 自建立疫情防控值班制度以來,廈門漁監對進港船舶逐艘登臨檢查,逐個登記人員信息、體溫等情況;對異地作業漁船逐艘通知所有人、經營人、船長,要求務必嚴格落實漁船管控要求。 在抓好高崎中心漁港防控工作的同時,廈門漁監還按行政區劃對廈門漁港、漁業船舶實施網格化管理,將漁港漁船疫情管控任務,具體細化至各漁村,分解至管控干部,并與社區干部建立溝通渠道,以利于實時掌握了解轄區漁港漁船疫情防控情況。 同時,嚴格規范漁港及漁船停泊點管理,重點排查漁港及漁船停泊點疫情防控隱患。對問題較多、整改不及時、存在較多涉漁“三無”船舶等情況的漁港及漁船停泊點,向相關管理、執法部門通報,并建議將其列入鄉鎮安全監管重點對象。 漁船監管全面信息化 廈門漁監利用漁船安全應急平臺,聯合海洋執法支隊、邊防派出所、村委以及漁村信息員等力量,加大科技監管力度,實施整體防控、聯勤聯動、密切配合,有效提高疫情防控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廈門漁監的漁船監管的信息化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漁船安全應急平臺可對漁船進行船位動態監控,實施24小時監管,在有效保障漁業生產安全的同時,通過電子柵欄技術及時發現并處置涉嫌越界、違規等行為。 廈門漁船上安裝的“多功能船載終端”,設有防越界、防拆卸報警系統,大中型漁業船舶等重點監管對象上還安裝了“太陽能定位終端”,確保船舶動態監管不中斷、不掉線。 近日,漁業安全平臺值班人員通過該平臺系統,發現一艘漁船越過監管界限,值班員在第一時間通知社區干部和船主,要求其立即返航,及時化解了漁船違規越界行為。 為確保疫情期間漁船監管全覆蓋、無死角,廈門漁監還針對部分因檢驗問題而未安裝定位系統漁船,特別制定了雙重監管措施。一是通報當地部門落實屬地監管責任,逐艘落實管控措施;二是將任務分解,由執法隊員逐一通知船主,落實防控要求,掌控船舶情況。 目前,廈門基本實現漁監、邊防、村委對漁船、漁民疫情防控信息及時共享的目標,開創了科技監管、整體防控、聯勤聯動的執法工作新模式,初步形成廈門漁港漁船海上疫情防控合力。(海西晨報 記者 郭欽轉 通訊員 張強 孫仁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