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德閩籍僑胞的戰“疫”故事
僑胞向德國波恩的養老院捐贈口罩。(受訪者供圖) 東南網4月2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吳洪 通訊員 唐宜)在德國有近2萬名閩籍僑胞。海外疫情暴發后,德國福建同鄉聯合總會(以下簡稱“聯合總會”)一方面組織旅德閩籍僑胞抱團取暖、守望相助,另一方面與江浙等兄弟省市的僑團聯合組建僑胞防疫工作委員會,致力于幫助在德華僑華人及德國民眾共同抗疫。 4月17日,當看到自己銀行賬戶的500歐元救助款時,“90后”在德閩籍留學生何凡的眼睛濕潤了,這筆資金可以讓她沒有后顧之憂地度過一段居家時光。 何凡是福清人,在德國留學已經兩年,以往懂事的她都是通過勤工儉學來解決自己的生活開支。自從德國停工停課后,她只能選擇留在學校的學生宿舍里,因為住校的生活成本相對低一些。 “宅宿舍一段時間后,我在經濟上出現了困難,幸好此時聯合總會伸出援手。”通過另一位留學生,何凡認識了聯合總會副會長廖之沛,并將自己的困難告訴了他。 廖之沛告訴何凡,僑胞防疫工作委員會自3月份成立以來,便不斷得到來自中國各地政府、機構、企業和個人的捐助,為此,委員會將拿出受捐贈的12萬歐元,救助有困難的留學生和僑胞。想不到提交資料不過兩周,補助金就到位了,這讓何凡非常感動。 居家隔離的日子里,來自長樂的聯合總會志愿者李英也成為許多閩籍僑胞的“送炭”人。“現在是德國各種過敏的高發季節,過敏體質人群該注意什么?”“氣溶膠是不是只有咳嗽和打噴嚏才會傳染?”“在公園里散步,會不會被傳染?”……自從福建省衛健委、省僑聯等部門組建了旅德閩籍僑胞醫療咨詢微信群以來,李英便成為盯著手機的“低頭族”。 由于時差原因,醫療咨詢微信群里旅德僑胞們的留言,到了醫生上線解答時早已堆積如山。為了不遺漏每一個僑胞的問題,也方便專家們閱讀,李英負責每天梳理所有的提問和解答,然后再發到群里。群友們說,她的每一份“答卷”就像“百科全書”,非常方便僑胞查詢。 對于這項繁瑣的工作,李英毫無怨言。她說,福建的專家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堅持每天3個小時在線問診,給予許多不知所措的僑胞心靈的慰藉,而她只是做了一點力所能及的事。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團結互助的傳統,面對疫情,各大海外僑團及時提供防控信息,解決僑胞實際困難,密切協作,互學互鑒,發揮了重要作用。”廖之沛說,3月中旬開始,聯合總會與江浙等兄弟省市僑團聯手組建了僑胞防疫工作委員會,并設置了應急組、國內聯系組、醫療專家組、志愿者組等15個職能組,援助的范圍也從僑胞擴展至了德國民眾,受到當地各界好評。 4月15日,德國時間上午9時,聯合總會會長董安帶領幾名僑胞,從黑森州驅車80公里趕往福建的友好省州萊法州,將50箱10萬只醫用外科口罩捐贈給當地一線醫務人員。 近段時間,由于各州抗疫物資告急,萊法州政府希望得到聯合總會的援助。董安隨即從國內采購了一批口罩。當看到一箱箱用中德文字書寫著“中德守望 共待春暖花開”的箱子時,萊法州國務秘書Heike Raab激動地說:“這次援助,見證了我們與福建的關系非常密切。” 無獨有偶,4月15日,廖之沛與其他兄弟省市僑團負責人也到達德國科隆大學醫院,代表僑胞防疫工作委員會捐贈了3萬只口罩,這是該院首次收到大規模的社會捐贈。科隆大學醫院由衷感謝他們的善舉。 第二天,廖之沛和志愿者王位又將3000只口罩捐贈給北威州波恩的兩家養老院。“萊茵河畔的波恩居住著許多德國老人,他們是易感人群。”作為一名資深的在德醫學博士,王位對德國社區防疫情況頗為了解,于是廖之沛經常向他咨詢“德國社區哪里急需口罩”。時間久了,王位也加入到抗疫志愿者的行列。他感慨地說:“患難見真情,看到旅德僑胞團結互助、風雨同舟,還協助住在國積極抗疫,德國民眾也被深深感動。” “面對疫情,沒有人能夠置身事外,大家只有團結起來才能戰勝疫魔。自僑胞防疫工作委員會成立以來,我們就開始收集整理德國相對缺乏的物資清單,盡我們所能,提供一些醫療物資。”廖之沛告訴記者,在物資相對緊缺的時候,他們之所以能夠有余力援助德國民眾,是因為有來自中國家鄉的支持。 截至目前,僑胞防疫工作委員會共接收到中國各省市捐贈的中藥沖劑3800份、口罩226800只、核酸測試盒2000套等,源源不斷的援助物資既滿足了旅德僑胞自身需求,也一定程度幫助了德國抗疫。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在中國發給僑胞防疫工作委員會的一批捐助物資上,以中德雙語寫著這句德國諺語。“中德兩國有著深厚的友誼,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就一定能渡過難關。”廖之沛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