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漳州市援鄂醫療隊凱旋。他們是抗擊疫情的英雄,是人民的保護神。我有感而發作畫,致敬一線抗疫的醫生和警察們。”4月15日,在漳州市區延安廣場二期新穎畫廊里,32歲的“失聰青年畫家”張新穎展示她的國畫作品《抗疫》(上圖)。 張新穎雖然失聰,表達吃力,溝通全靠唇語和手語,但她以畫筆繪制了自己的七彩人生。 張新穎出生于南靖土樓,4歲時由于發高燒,用藥過敏,導致聽力受損,語言表達受阻。從此,她便生活在無聲的世界里。為了訓練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江媽媽每天早晨5點鐘便帶她到老家附近公園練聲。慢慢地,張新穎學會了簡單的語言表達。小學二年級,她開始學習畫畫,素描、水粉、水彩、蠟筆她全部涉獵。之后,她決心學習國畫,還拜師學藝,師從國家級畫師李安水。 張新穎讀到初中便沒有繼續學業。家人從長遠考慮,決定讓她專門學習一技之長,便于日后維持生計。初中畢業后,張新穎只身來到漳州市區一家語訓學校學習語言矯正,還一邊創作國畫,一邊學習字畫裝裱。2008年,張新穎加入福建省美術家協會,成為當時最年輕的會員。張新穎畫作意蘊也正是其生活的縮影——雖生活在黑白的世界,卻擁有一顆紅熱之心,用自己的正能量溫暖身邊的人。(閩南日報記者 莊文劍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