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徙中轉站 近期“貴客”多 翔安一灘涂迎數十種鳥類歇腳覓食,其中不乏珍稀鳥類 大濱鷸 魚鷹 攝 紅腹濱鷸 彭志偉 攝 尖尾濱鷸 彭志偉 攝 蒙古沙 魚鷹 攝 翹嘴鷸 魚鷹 攝 海西晨報訊(記者 唐光峰)翔安濱海東大道大嶝橋頭下的灘涂,蘊藏著豐富的海洋底棲生物。昨日,潮水退去后,成百上千只大濱鷸在此歡快覓食。其實,每年三四月份,不少冬季候鳥都會選擇在這里歇腳覓食。這段時間,這里已陸續迎來了黑腹濱鷸、磯鷸、鳳頭、金眶鸻、環頸鸻等數十種鳥類。其中,被譽為“鳥中大熊貓”的黑臉琵鷺以及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大濱鷸等珍稀鳥也亮了相。 數十種過境鳥一批又一批來到這片灘涂,有的停留十多天,有的僅停留兩三天,它們吃飽喝足后,就會繼續趕路。 廈門市觀鳥協會理事“魚鷹”介紹,這片灘涂是廈門最重要的水鳥棲息地,可滿足鳥類的進食需要,且人為干擾比較少。前兩天,這里出現了數量非常稀少的小青腳鷸以及大概有近兩百只的大濱鷸。其中,有兩只大濱鷸帶了黃色的足旗,應該是經過科學家環志過的澳大利亞鳥類。 據悉,廈門具有豐富的灘涂等濕地資源,是國際遷徙候鳥非常重要的“驛站”和越冬地。尤其是“西伯利亞—日本—中國—澳大利亞”這條長距離的遷徙路線,因為在這條路線上的候鳥都受到國際協定的保護,廈門作為候鳥停歇點的意義重大。廈門的濕地鳥類數量具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動,種類最多的是春季過境的4月,其次為秋季過境的8月,數量最多的則是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