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第二實驗小學進行開學前演練。 省教育廳供圖 為確保開學后學生能安全上學,連日來,我省各類學校陸續開展疫情防控應急演練 疫情防控,模擬“開學大考” 東南網3月2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謝婷)“開學后,學生體溫異常怎么處理?”“上放學人多擁擠怎么辦?”……為確保開學后學生能安全上學,連日來,我省各類學校陸續開展疫情防控應急演練,模擬開學后各環節及突發應急事件應急處置。 智慧篩查 關口前移 一人一個健康碼 每天早上9點,福州十二中學生家長林女士都會準點收到學校發來的小程序填寫信息。 據了解,自2月下旬起,福州市倉山區教育系統啟用校園疫情防控智慧平臺,將家長每天填寫的信息自動上傳平臺,經處理生成全區師生、家庭成員、外地回榕同車人員等與學生有關的數據。 “這些數據將和國家政務平臺、省統計局數據庫、省居民健康信息平臺的數據進行比對,評估每名學生的風險等級,一生對應一個健康碼。”倉山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旦發現學生健康風險等級提高至紅色,將立即按照程序啟動應急處理。 3月6日,一名“學生”提著行李到達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門口。 在查驗身份證、學生證、八閩健康碼,測量體溫后,物業人員對其攜帶的行李進行消殺,這名“學生”順利進入校園。 這是該學院開展的學生返校應急實戰演練中的一幕。八閩健康碼是我省研發生成的全國首個省級健康碼,采用后臺大數據在線自動比對核驗,并實現國家相關疫情數據庫和福建省基礎數據庫信息融合應用。“學校管理人員只要配備裝有閩政通App的手機,就可以快速掃碼驗證,完成對學生安全風險的排查。”該學院院長陳昌萍介紹。 在廈門,該市教育局還組織開發了學校師生健康申報系統,并投入使用。該系統與廈門市疫情防控監測溯源系統實時對接,主動為學校推送師生的疫區接觸史和健康碼等健康信息,同步提供發熱等異常癥狀或疾病的師生信息上報、預警功能,篩查重點關注人員,確保防控關口前移。 “鐵馬”分流 智慧測溫 把好校門第一關口 近日,記者走進福鼎六中(龍山校區),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整齊排列的“鐵馬”。 “只有快速通行,才能有效避免人員聚集。學生返校復學后,我們就會利用這些‘鐵馬’劃分多條通道用以分流,引導學生按年段分別經過體溫監測門。”福鼎六中總務處主任王東海介紹。 測體溫,一些學校門口用上了紅外線設備監測和體溫槍監測,一些學校則直接安裝智能防疫站,集監測和消毒為一體。20日,記者在廈門雙十中學看到,8個金龍ANMO智能防疫站在門口一字排開,15秒內就可一站式搞定體溫監測、口罩佩戴偵測、智能考勤和360度消毒。 “體溫監測全程不接觸,感應消毒器同步對手部進行消毒。進入360度消毒區后,自動對人員和行李噴霧消毒,連鞋底都不放過,確保為全校師生的健康把好門,守好關。”金龍客車相關設計人員向記者介紹。 不少學校的開學演練不僅校內動員,還聯合消防、衛健、公安、疾控中心、街道等部門開展全方位聯防聯控保障演練。22日,福州華僑中學開展復學應急演練。演練開始,福州市臺江消防救援大隊兩名隊員背負噴霧式消毒器,在對校門口重點消殺后,又對學校的教室、實驗室、辦公室、階梯教室、體育場、隔離間、衛生間等場所進行了仔細、全面的噴灑消毒。 “希望我們的保障能讓返校師生放心進校、安心學習。”該大隊負責人說。 發熱預警 錯峰入校 不斷完善開學預案 遇到發熱學生怎么辦?19日,福州十八中舉行開學模擬演練,模擬發現發熱學生的應急處理。 發現學生發熱后,班主任馬上報告校醫,隨后年級健康護送員穿戴好防護用品將孩子送往學校隔離室。在學校隔離室,校醫又對發熱學生進行二次體溫測量,并詢問其身體情況、最近出外史、接觸史等。孩子體溫測量后還是超過37.3℃,校醫就將情況同時匯報給校長和區疾控中心,并撥打120。與此同時,學校防疫領導小組負責人分別通知隔離小組、消毒小組等,對相關區域全面消毒。 而在廈門金尚小學,該校校長葉海云介紹,為防止學生返校時聚集擁擠,學校將按班級實行錯時到校報到。到達學校門口,學生自覺排成一列縱隊,人與人間隔1米,依次經過門口的消毒區,對自身和攜帶物品消毒后,進入體溫監測區。 19日,福州實驗小學進行了放學模擬演練,各班級按照校園指定路線循環離開學校。在校門口,學校區分了低年級通道、中年級通道、高年級通道三條線路,實行錯時放學。 演練結束后,多所學校對此前的疫情防控預案再修改、完善,在復學之前,將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項流程、注意事項等以手冊、視頻等方式傳送給師生,讓師生做好復學方面的心理和行動上的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