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冠肺炎)香港七成人感染后疫情才紓緩?病毒學專家:可能性有,但很小 中新社香港3月9日電 (記者 韓星童)3月9日,香港特區政府抗疫專家顧問團成員袁國勇預料,新冠肺炎疫情直至香港七成人受感染產生抗體后,才會紓緩。同日,香港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系教授金冬雁對中新社記者表示,這一推測屬疫情自然發生的最壞可能。他同時提到,盡管人類冠狀病毒存在毒性逐代遞減規律,但新冠病毒變異率低,令遞減緩慢。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已在全球擴散,即使采用圍堵策略,病毒也不會完全消失,加之目前無疫苗,且香港沒有疫苗制造產業,因而他預料直至七成人受感染后獲免疫抗體,病例數目才會很少,疫情才會逐漸紓緩。 對于這一觀點,香港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系教授金冬雁作進一步解釋:“這是一種群體免疫,即等到相當一部分人有免疫力,傳播就會減慢或停止”,但他認為這屬于無人為干預或干預失敗的前提下,疫情自然發生的最壞可能,“這種可能是有,但可能性很小,疫情在香港不一定會大規模流行,即使大規模流行,也不至于達到七成人受感染?!?/p> 就人類冠狀病毒一般規律而言,金冬雁指出,病毒經連續人傳人,傳染性增強的同時,毒性會隨之減弱,他以SARS(非典)及MERS(中東呼吸綜合征)病毒為例,“起初從第二代傳染第三代,一人約感染4至6人,到第三代傳染第四代,一人只會感染1至2人?!辈贿^,相較之下,新冠病毒變異率很低,“比SARS病毒低幾十倍至一百倍”,金冬雁說,這就導致病毒毒性衰減速度緩慢,甚至不怎么衰減。 日前,香港醫院管理局通過香港在1月30日至2月26日的確診病例,運用數學模型作出推算,在2月13日前的新冠肺炎病毒傳播率為“一病人傳2.3至2.68人”;在2月13日至26日,傳播率已下降至“一病人傳一人”。 對此,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日前也表示,未來香港或將新冠肺炎視作“嚴重流感”處理。那新冠病毒毒性逐代遞減至何時,才能達到流感程度?金冬雁認為時長難以預計,至少短期內見不到毒性下降,甚至到今年夏季無明顯下降趨勢也有可能。 這一情況下,金冬雁提出兩點建議或可將疫情威脅性降低至流感水平,首先加快研究疫苗,從源頭消滅病毒;其次是透過研發抗病毒藥物,盡量將危重患者“找出來、救回來”,從而將新冠肺炎致死率由現時的1.4%降至0.5%左右,接近流感水平。 眼下新冠肺炎疫情在境外多國擴大蔓延,香港作為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香港衛生署堅持采取圍堵策略,拖延病毒擴散。“香港人口密集,病毒尤其在家庭和社區內傳播力強”,在金冬雁看來,這一方法務實可取,且從香港實際情況出發,為疫苗研究和病毒毒性逐代遞減贏得時間。(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