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 在空氣流通的空曠處鍛煉 上海體育學院運動康復專業碩士蔡先生建議,疫情防控期間,在戶外必須戴好口罩,不建議進行集體運動項目,盡量到空曠場地進行鍛煉,選擇人少、空氣新鮮、有陽光照射的公園等地,注意遠離醫院、小區等人群聚集地。 蔡先生強調,傳染病的防治通常有三個環節: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保護易感人群”這個環節,就包括大家自己積極參與健身鍛煉、加強營養等。蔡先生向記者表示,比如對于那些已經養成跑步習慣的運動者來說,現在去公園等空曠的環境里跑步沒有問題。“廈門戶外的空氣里很難有病毒,如果是那樣的話,就算在家開窗通風也就沒有意義了。所以在空氣流通的空曠處參加鍛煉是沒有問題的,有鍛煉習慣的人可以繼續鍛煉。” 但蔡先生認為,大量人群聚集在一起鍛煉就沒必要了。“就像以前的廣場舞,往往是很多人一起跳,那么現在大家就可以不扎堆跳,每個人自己在家里跳的鍛煉效果是一樣的。” 蔡先生表示,無論是暫時隔離人群,還是普通市民,都應該適當運動。“哪怕是一個平時沒啥身體問題的人,連續一周兩周關在家里,不通風,又不運動的話,反而容易生病。在家里的運動方式也有很多,家里有跑步機的就跑步機鍛煉,沒有跑步機的就可以通過原地跑、瑜伽、太極拳、健身氣功等各種方式鍛煉。經常運動,身體機能越強,病毒侵入的可能性就越小。” 應急最好的是心肺功能鍛煉 “運動鍛煉包括心肺功能鍛煉、柔韌性鍛煉、協調性鍛煉、肌肉力量鍛煉、靈敏度鍛煉等很多方面。全面提高身體素質和身體免疫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應急最好是心肺功能鍛煉。”蔡先生告訴記者。 那么怎樣有效提高心肺功能?蔡先生說,有幾個步驟:當前首先是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然后考慮運動強度、運動時間、運動密度。“運動強度,我們一般建議心跳達到每分鐘110次至120次,運動時間為30分鐘到45分鐘。根據我們的經驗,有氧運動達到這個運動強度和時間,就可以提高體內激素水平,達到提高心肺功能和免疫力的效果,從而提高防病、防傷的能力。”蔡先生說,即使在家里進行強度并不算激烈的運動,也應該做好熱身運動和結束后的放松、拉伸運動。“我們一直在倡導全民健身,現在這樣的疫情時期,每個人都更應該有健身的意識,養成健身的習慣,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全民健身不在一朝一夕,在于持之以恒。”蔡先生表示。 蔡先生說,一方面加強身體鍛煉,另一方面也希望政府能夠做好防控的同時,多聽取群眾意見,“像重視經濟恢復一樣,重視人民群眾對健康、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