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暴龍足跡新聞發布會 東南網7月29日訊(福建日報APP-新福建記者 劉益清 通訊員 陳鑫煒 黃瑜鵬) 恐龍時代巨獸的足跡,在悠悠時光里沉淀成化石,令人對白堊紀世界充滿無窮的想象。7月29日,在南安舉行的亞洲首例霸王龍足跡新聞發布會上,這一極具傳奇色彩的超大型霸王龍足跡化石公開亮相。 這一珍稀化石目前收藏于英良石材公司的一個歷史博物館。 7月15日,幾位中外古生物學家宣布,他們在江西省贛州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恐龍足跡,這是中國乃至亞洲首次發現暴龍類的足跡,對研究中國白堊紀最末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有著重要意義。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邢立達副教授、英良世界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執行館長鈕科程、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足跡博物館館長馬丁·洛克利(Martin G.Lockley)等學者共同研究,論文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在國內權威學術期刊Science Bulletin上。 暴龍又名霸王龍,是一種超大型的肉食性恐龍,屬于獸腳類。典型的暴龍體長12.8米,高5.5米,重約6.8噸,長著一張布滿數十厘米長、蕉形大牙的嘴巴,安裝在大型顱骨中,之后是粗壯的頸椎,前肢弱小,后肢和尾巴則非常發達。它們生活在晚白堊世的最后300萬年,距今約6850至6550萬年前,隨后在白堊紀—古近紀大滅絕事件中銷聲匿跡。其化石發現于北美洲各地;亞洲則有其親戚——特暴龍、分支龍等。 “尋找暴龍類的足跡,也就是最大的肉食恐龍足跡,長久以來是我的夢想之一。”邢立達對記者說,“而這類足跡其實非常稀少,因為中國的大多數恐龍足跡都發現在侏羅紀和白堊紀早期,白堊紀晚期的足跡記錄非常稀少,更別說位于食物鏈最頂端的暴龍類的足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