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情況如何? 泉州南音入選全國“優秀保護實踐案例” 泉州網6月16日訊 (記者殷斯麒)近日,由泉州市藝術館、市非遺保護中心申報的《泉州南音保護實踐案例》榮獲文旅部公布的“優秀保護實踐案例”。 2006年以來,國務院先后公布了四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為充分發揮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優秀保護實踐的示范引領作用,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開展了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優秀保護實踐案例遴選工作。經評審,共遴選了50個優秀保護實踐案例,泉州南音名列榜單。 泉州南音原稱弦管,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樂種之一,被譽為“中國古典音樂的明珠”“中國音樂歷史的活化石”。泉州南音于2006年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2009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 泉州不遺余力開展南音保護工作。近5年,全市共認定36名代表性傳承人。我市鼓勵和支持民間開展傳習活動,目前有南音社團200多個,社區活動點約300個。從1991年起,南音走進中小學音樂課堂,每年舉辦中小學生南音比賽,培養了一大批南音新苗新秀。此次入選“優秀保護實踐案例”將成為泉州南音保護的新起點,各方將借鑒其他省市非遺項目的優秀保護措施,繼續開展南音傳承保護搶救研究、南音文化推廣等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