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漳州5月5日訊(本網記者 陳惠華)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將于2019年5月5日至9日在福建省福州市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舉辦,記者從漳州市發改委(大數據管理局) 獲悉,此次數字峰會漳州市有4個政務案例參展,分別為“薌里薌親”APP、智能秒批、數字城管、電子證照。共上報15個招商策劃項目,總投資381億元,35個簽約在談項目,總投資187.1億元。 另外,漳州臺商投資區的中科智谷電子信息產業園項目(投資額20億元)、漳州高新區一輪善淳集成電路級單晶硅項目(投資額6億元)、漳州開發區的中關村e谷漳州基地(投資額1.1億元),這三個項目將在5月6日下午的全省數字經濟重大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上現場簽約。 據介紹,漳州市展位位于數字福建館閩西南協作區內(8號館8E02),面積40平米,以“創新、匯聚、共享、開放”為主題,以“城市智管,提升區域協作,政務智能,優化營商環境”為內容,分為四個模塊,以視頻、動畫演示和觸摸屏操作作互動體驗,以圖片展板形式介紹四個政務案例,展示漳州市數字經濟發展情況與建設成果。此外,漳州市企業代表思特電子在綠色發展區(8號館8C03-04),面積18平米,主題為AI/IoT 重要產品追溯體系。 數字城管:“大數據”賦予城市管理“大智慧” 漳州數字城管充分運用網格理念和現代信息技術,集成GIS技術、無線傳輸、視頻監控、GPS定位、物聯網等先進信息技術,建成“大城管”模式的數字城管平臺。漳州市數字化城市管理一期覆蓋薌城、龍文兩區建成區約76.8平方公里,建立“巡查式采集、拉網式普查、舉報式受理、監控式網羅、轉辦式承接”五種問題歸集模式,涵蓋“網格巡查、專項普查、視頻采集、熱線服務、城管說吧、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輿情監控、信訪舉報、媒體曝光、領導批示、部門轉辦”12條信息網羅通道,全方位提升城市事部件問題發現與排查能力。 如今,漳州數字城管已被譽為“民生110”,凡是市民向“漳州110”報警求助涉及城管方面的非緊急警務類民生警情,統一推送到12319城管服務熱線予以處置,與“110”快速反應機制完美結合。運行四年來,共受理案件219.8萬件,其中信息采集員自行處置27.7萬件,系統平臺立案轉辦32.7萬件,專項普查督辦159.4萬件,信息系統處置率和結案率均達98%以上,成為漳州市重要的城市綜合管理指揮平臺。 薌里薌親:線上線下發力 社會共治全民共享 “薌里薌親”APP是漳州市運用“互聯網+”“110+”思維打造的一款手機端應用軟件。2017年8月,漳州市12345便民服務平臺升級版暨“薌里薌親”APP正式啟動運行,率先運用“互聯網+”工作理念,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傳統社會治理方式深度融合,集合志愿巡防、網格服務、隨手拍、自助開鎖、自助移車、交通事故快處等功能于一體,實現了社會群防群治力量的扁平化、網絡化、系統化管理,有效拓展了社會治理和平安漳州建設的深度和廣度。 目前,“薌里薌親”聚合了全市28萬志愿者,被群眾親切稱為——漳州的“民間110”。這些穿梭在大街小巷的“紅馬甲”們,成為漳州市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數字證照:實現電子證照應用共享 數字證照,滿足個人及企業對電子證照信息的自我管理和使用的要求,實現電子證照應用共享。自2016年10月啟動電子證照建設以來,漳州積極打造集電子證照生成、頒發、應用、共享于一體的一站式電子證照辦理模式,實現漳州市電子證照“管證”、“亮證”、“驗證”等電子證照服務,減少申請人辦事提交的紙質資料,降低群眾辦事難度和往返次數,并在全省率先推行“十個凡是”原則,深入開展“減證便民”行動。據統計,目前,全市電子證照系統已覆蓋市、縣497個部門,梳理并登記4187類電子證照目錄,生成數據1002萬條,應用率居全省前列。 智能秒批:讓審批像網購一樣便捷 智能秒批,以人工智能替代人工判斷,實現辦件零人工,領證零上門,歸檔零紙質。“秒批”是漳州市行政服務中心在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中,自主創新的一種智能審批模式,實現以人工智能替代工作人員的判斷、以信息共享替代手工填表、以電子證照庫調閱對比替代群眾提供資料,實現“申報零材料、辦件零人工、受理零窗口、領證零上門”,即在沒有審批人員干預的情況下,申辦人員只需在官網輸入相關信息,系統將自動調閱、自動識別、自動生成電子證照。截至2019年4月,已在全市各縣(市、區)上線運行老年人優待證發放、住房公積金賬戶轉移等18項“秒批”事項,已辦理20多萬件。 據介紹,數字峰會期間,漳州市還積極開展各種活動,營造峰會氛圍,運用好數字峰會平臺,加大項目對接和招商力度,吸引更多優質企業落戶。按照“大抓工業、抓大工業”的部署,加強大數據、人工智能的宣傳和推介,全面展示漳州市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精神風貌,引導全市上下積極投身到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協同發展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