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香港金融管理局先后批出4張虛擬銀行牌照,象征著局方推動智慧銀行發展的七大措施逐一落實,香港智慧銀行的發展邁入新紀元。 16日,在香港灣仔舉辦的互聯網經濟峰會上,眾多金融科技界專家熱議“定義金融新時代”。其實自2017年,香港金管局便陸續推出快速支付系統、金融科技監管沙盒升級版及“銀行易”,促進開放應用程序界面,加強跨境金融科技合作,提升科研及人才培訓,以促進香港智慧銀行發展。 隨著七大措施的最后一項:虛擬銀行的正式引入,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表示,這是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優勢的一個里程碑。持同樣觀點的還有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他認為虛擬銀行將為銀行業向客戶提供新體驗創造可能。 因在網上運作的特點,虛擬銀行擁有運營費用低、全天運作、免去客戶排隊麻煩及快速批核借貸申請等天然優勢。但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虛擬銀行籌備組組長王瀾認為,虛擬銀行與傳統銀行之間,并不只是線上與線下的區別,它在組織架構、產品研發、客戶需求甚至思維方式上,均可供探索未來銀行的運營模式。 在此方面,互聯網銀行已存在多年的中國內地,或擁有更多經驗。“3分鐘申請貸款,1分鐘放款,全程0人工介入”,網商銀行副行長及首席信息官唐家才如是介紹其“310”借貸模式,基于“云計算”,應對小、微企業“短、小、頻、急”的借貸特點,引起現場聽者廣泛關注。 作為目前香港4家虛擬銀行中唯一本地初創企業WeLab的資深顧問,陳家強接受中新社記者訪問時表示,“以客為主”正是虛擬銀行未來在提供服務時所要奉行的理念,即利用科技最大限度滿足客戶。 與此同時,包括中銀香港及渣打銀行在內的兩家發鈔行,或正試圖構建起“傳統銀行+互聯網+零售”的跨界新模式。以中銀香港為例,它聯合京東數科和怡和集團打造的LiviVBLimited是首批獲發牌照的虛擬銀行之一,3家股東權重分別占44%、36%及20%。 王瀾表示,中銀香港擁有良好的風險管理經驗,而內地領先的金融科技公司京東數科可在數碼科技、數據管理上更好助力,怡和集團在本地擁有強大的零售場景,能為虛擬銀行“融入生活”提供更好配備。 未來虛擬銀行的發展是否會動搖傳統銀行的地位、成為香港銀行市場的主流? 王瀾認為,影響虛擬銀行成功的關鍵,是時機問題。一般新興市場會很快接受金融科技創新,但成熟市場則相對較慢。香港作為一個成熟的市場,卻具備無限活力,目前在香港推出虛擬銀行時機正好,他對其發展很有信心。 陳家強則表示,虛擬銀行帶來的突破在于營造新的競爭環境。香港銀行體系龐大,未來金融領域仍將保持多層次有序發展。 但他同時指出,隨著區塊鏈等創新科技的應用,香港金融服務市場將被擴大,超越本地,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內的更多用戶。(記者 阮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