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都澳海域,新型浮排投入使用。福建日報 范陳春 郭文輝 攝 寧德蕉城曾經由于海上養殖趨于飽和,影響了海上交通運輸環境和海洋環境。為了規范用海秩序,當地全面啟動海上養殖綜合整治行動,取得成效。既保護了海洋環境,又促進了高質量發展 退藻還海,風光無限好 東南網4月1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范陳春 通訊員 郭文輝 周思穎) 寧德蕉城區有海域面積280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211公里,其中大陸岸線121公里,大小島嶼27個。三都澳海域是閩東龍須菜等藻類的最大養殖區域,受利益驅使,“三菜”(龍須菜、海帶、紫菜)養殖擠占航道、錨地,養殖面積一度達到5萬多畝,海上養殖趨于飽和,養殖密度過大,極大影響了海上交通運輸環境和海洋環境。 針對龍須菜養殖、海漂垃圾、廢舊漁排空排,蕉城下定決心“全面清”,尤其把清理龍須菜作為突破清海“老大難”問題的重點。自去年8月起,蕉城區全面啟動海上養殖綜合整治行動,抓住海水養殖業發展新舊動能轉換的機遇,分步驟打好“全面清、規范養、依規管”的組合拳,力求規范用海秩序,還一片碧海藍天。 干群合力,主動退養還海 芳菲四月,記者來到蕉城區三都鎮秋竹海域,只見港闊水深,波光粼粼,海風習習。干凈清爽的海面令人如沐春風,印象中的“三菜”無序養殖、漁排漂浮林立的畫面已不復存在。 “今天我們去青山海域開展‘回頭看’工作,看看是否有返種返養等問題。”4日一早,在蕉城區秋竹碼頭,蕉城區海上養殖綜合整治指揮部辦公室負責人周林義便帶著組員開始了一天工作。 “去年,我們在秋竹村成立了蕉城區海上養殖綜合整治指揮部。”周林義介紹說,蕉城區把三都澳海域劃分為三都島周邊海域、青山海域、雞公山海域、項目區海域4個片區,抽調10個非屬地鄉鎮(街道)開展漁排調查摸底、復核動員、退養協議簽訂等工作,40名區直干部分成4個工作組,常駐秋竹開展“流水線”辦公。 指揮部工作人員放棄節假日休息時間,一次次真誠地上門宣傳用海政策。 “入戶宣傳讓我意識到在禁養區養殖的危害。因此,我積極帶頭退養龍須菜。”三都鎮礁頭村養殖戶陳由森說,他家退養前有50畝左右的龍須菜,年收入能達到一二十萬元,雖然當下利益受損,但這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 許多漁民也認識到生態保護和有序養殖的重要性,主動清理禁養區的龍須菜種植繩索、廢棄漁排等。截至3月底,蕉城區已完成漁排清退70008口,龍須菜清理47460畝。礁頭、秋竹等村已全部自收退養“三菜”,碧海藍天逐步變成現實。 規范養殖,打造海上田園 晴日午后,距離秋竹碼頭不遠處的蕉城區海上田園示范點,一排排鮮黃色的新型塑膠漁排為海面增添一抹亮色。新建的350畝龍須菜養殖示范區,既變成實用型景觀式藻類養殖區,又保護了海洋生態環境。 “我們正著力探索一條規范用海、多方共贏的改革之路。”蕉城區相關負責人說。 “規范養”是治本之策。“養”的問題解決了,“清”的效果才能穩得住,整治工作才能真正取得實質性成效。為此,蕉城通過全新規劃,規范布局藻類養殖用海面積和漁排用海面積,并選取三都鎮南澳村作為藻類規范養殖改革試點,按照海域所有權屬于國家、分配權屬于政府、使用權屬于各村、承包權屬于養殖戶的原則,由各村按照用海指標向區海洋與漁業局申請海域使用權證書。 周林義介紹說,各村取得海域使用權證書后,以村民競標、優先退養戶承包、聯合體承包、村民小組承包等多種方式分配藻類養殖用海,承包者與村委會簽訂養殖用海承包協議,并向村委會繳納每年每畝20元海域使用金(上繳財政)和不低于200元的海域承包金。同時,海域使用金將返還給鄉鎮或村里,海域承包金70%的比例將返還給村民,30%將作為村集體收入,形成多方共贏格局。 此外,在“規范養”的基礎上,蕉城還立足長效“依規管”。建立健全更為科學、更加實用的長效化海域管理機制,如建立區、鄉、村三級海域管理體系;探索實行“海長制”,由涉海鄉鎮黨政主官具體負責轄區海域管理,由村主干分片負責日常管理制度;建立漁排垃圾定點收集、上門回收等制度。 轉移就業,確保順利過渡 清海整治是一個長期過程,新的用海方案落地也需要一定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如何更好地保障漁民穩定生計,順利實現過渡? 礁頭村是個純漁業村。隨著“開發三都澳”戰略縱深推進,這里由過去的海上養殖“一枝獨秀”變成海水養殖、港口開發、臺金馬澎貨運直航、海上旅游等產業“百花齊放”。 “三都澳風光秀麗,礁頭碼頭又是三都澳最繁忙的碼頭之一,依托該優勢,我們協助退養的漁民先過渡到碼頭搬運、快艇服務、大黃魚運輸、休閑旅游等行業中。”礁頭村村主任林曉明表示。 48歲的村民陳由森有三個孩子,家庭負擔較重。自從退養龍須菜后,他便兼職做了搬運、游艇司機等工作。“白天跑跑斗帽島景區和幾個島上的線路,晚上偶爾去碼頭搬運一些貨物,目前能夠維持生計。”陳由森表示,希望新的用海政策能夠盡快落地實施,我們就能有更多活干了。 同時,利用海邊優勢,不少家庭發展起了餐飲服務和民宿業。礁頭村將村集體所屬的一棟樓租給村里退養的漁民開設海鮮大排檔,生意不錯,既增加了村民收入,村集體收入也得到充實。 在秋竹村,當地則大力發展旅游業。日前,記者在秋竹村海上田園綜合體看到,眾多觀光者在此游玩。秋竹村村主任陳言郎說,海上養殖綜合整治工作完成后,環境面貌將徹底改觀,屆時可以延伸發展海上垂釣、餐飲、住宿等休閑漁業,把漁民文化與旅游結合,打造旅游項目,提高漁民就業率,增加漁民收入。 “我們還在漁排上設立了海上民宿體驗區,預計6月開始試營業。”周林義表示,打造新型漁民、發展漁旅休閑產業將是村里下一階段的主要工作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