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語音導游受到不少游客青睞 近日,26臺智能機器人導游在山西平遙古城內正式投入使用,這些外表可愛的機器人,不僅可以伴隨游客隨走隨講,還可以充當代步工具,供游客騎行。導游逐步走向智能化,那么,泉州的智能導游如何?智能導游的出現對人工導游是否有沖擊?未來人工導游何去何從? 記者了解到,2016年,泉州開始投用智能語音導游。今年3月初,泉州臺商投資區投用了100個語音導游點。至此,全市共建有760個語音導游點。 □記者 王金植 文/圖 智能語音導游 讓游覽更自由 “歡迎來到東亞文化之都——泉州。”如今,在泉州市區,游客不用請人工導游,只需要拿起手機,掃一掃景點語音導游標識牌上面的二維碼,就可以讓它提供全程語音解說服務。 “隨身導游”做伴 輕松了解古城 林潔是自由行愛好者,就讀于仰恩大學。她經常利用周末到泉州古城逛逛,每一座古厝、每一條小巷都有故事,這讓林潔著了迷。 她說,一座古大厝,一個二維碼,只要拿出手機掃一掃,大厝的圖文介紹馬上呈現。如果看得太累,還可選擇“語音講解”服務,別致風景伴著動聽語音,真是輕松游古城。 “想了解時就用,不想了解就不用,十分方便,真正實現自由行。”林潔說,泉州古城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如果沒有導游的講解,靠自己去游,沒有辦法真正走進古城,充其量只是看了表面的東西。如果要叫一名導游陪游,增加費用不說,還無法真正隨心所欲地游覽。有了語音導游,景點、文物的基本情況都會娓娓道來。 林潔認為,語音導游系統以游客為中心,借助互聯網技術,提升游客在旅游中的自主性,并能全方位展示泉州文化底蘊,是泉州又一扇對外展示宣傳的窗口。 掃一掃二維碼 景點講解不用愁 許青蘭是土生土長的洛陽古街人,不久前,她邀請同事到洛陽橋游玩。盡管聽著洛陽橋的故事長大,但是真正要講給同事聽,她卻有點心有余而力不足。不過,有了語音導游的幫助,她不用講解,同事游覽起來也十分方便。 “關于洛陽橋的故事,我知道的是零散的,大部分是由老一輩口述,沒有智能語音這么全面。我覺得這套系統可以讓我們更了解家鄉的旅游景點,讓外地游客知曉本土的一些特色文化。”許青蘭說。 許青蘭的同事林蘭第一次來洛陽橋,漫步古橋,美景喚起了她對慢生活的向往。為了更好地讀懂洛陽橋,她也掃了掃語音導游。“真的很方便,不僅不用花錢去請導游,而且就算一個人過來玩也能全程拿手機聽講解,畫面更直觀,了解得更多。” 故事娓娓道來 領略視聽盛宴 日前,記者來到泉州中心市區刺桐公園津淮街大門,在一旁找到了語音導游二維碼標識牌,用手機掃一下,不用半秒就進入了一個三維空間的頁面。手機頂部標有“刺桐公園”字樣,右上角有“英文簡介”“中文簡介”“美圖欣賞”三欄,點入相應欄可以進行相應的講解。 記者點了一下“中文簡介”,語音馬上響起,“游客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東亞文化之都——泉州,現在我們參觀的是刺桐公園。”在聽語音講解時,可以在手機上360°觀看刺桐公園的全景。真正實現了只需手機輕點,即可領略一場眼睛與耳朵雙滿足的視聽盛宴。 據介紹,語音導游系統主要由主控模塊、音頻處理模塊、圖文展示模塊及景點二維碼標識牌組成,操作性好,方便游客使用手機在線下載,實現自助游覽。游客用手機掃一掃景點的二維碼,既可以聽語音導游的講解,又可以通過VR技術觀看景區全景。景區景點的資料、故事將通過手機里動聽的聲音娓娓道來,在語音導游的帶領下,游客可以自由安排時間,細細品味,徜徉在歷史的長河中,享受輕松、怡情的個性化訂制“深度游”。 在洛陽橋,記者通過微信掃碼,在語音導游的帶領下,洛陽橋的概況、地理位置、建橋歷史等信息都呈現在手機屏幕上。除了中文版本,還附有英文版本的解說。除此之外,該套系統還可以同步觀看全景VR,將洛陽橋360°收入掌中。 智能語音導游 有時也會低能 “老城區的很多地方都有語音導游的二維碼,但是很多打不開。”不久前,游客曾先生來泉州古城旅游,在中山路時,他用手機掃描語音導游標識牌上的二維碼,想了解一下中山路的歷史,不料二維碼卻沒反應,語音導游用不了。他一連掃了幾個景點的二維碼,包括井亭巷、肅清門廣場等都出現同樣的問題。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確實存在這種情況。記者近日來到九一街,在位于九一街與南俊巷交叉路的語音導游標識牌,分別用安卓、iPhone手機掃描二維碼,但頁面空白。等待近一分鐘,頁面提示“網絡錯誤,重新加載”。 隨后,記者又掃描花橋慈濟宮、遠芳小籠包店、德濟門遺址、中山路、開元寺、井亭巷、肅清門廣場、鐘樓等景點的語音導游二維碼標識牌,都發現二維碼無法跳轉到相關介紹頁面。 除了會“失靈”之外,二維碼標識牌缺失也是一大問題。原來在開元寺新華路的大門及西街大門各設一塊標識牌,可記者走訪卻發現,西街大門的標識牌已不見蹤影,其他的地方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標志牌缺失現象。 此外,鯉城區在街頭巷尾共設置300個語音導游點,可只有150多個有中英文版,其他的只有中文版。一些地方的語音導游標識牌設置得不多,比如整條西街只有兩三塊。 全市已建760個語音導游點 “智能語音導游的出現適應了自助游客的需求。”市文旅局有關負責人說,當前,自助旅游已經成為越來越多游客的出游方式,尤其是游覽泉州的首選出游方式,泉州自助游客日益增多。語音導游系統為自助游客提供了便捷、時尚的游覽方式,讓游客提升旅游體驗。 據介紹,市文旅局打破以往由各景區分頭建設的方式,全市統籌協調布點,統一組織專家編撰導游詞,統一組織錄音工作。導游點覆蓋中心城區十多平方公里,其點位分布之廣、點數之密集、導游詞之專業權威,為業內提供了一次積極有效的嘗試經驗。其中,鯉城區在街頭巷尾共設置300個語音導游點,以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為主軸,由北至南分為開元片區、西街片區、文廟片區、濱海片區、城南片區五大片區,包括街巷、名人故居、文保單位、景點和特色旅游單位等五大類,涵蓋“吃住行游購娛”旅游六大要素;豐澤區則以海絲文化旅游為核心理念,將轄區內旅游資源整合為環清源山文化旅游線路、環清源山生態休閑觀光農業旅游線路、環桃花山—大坪山都市生態休閑線路、東海海絲民俗文化旅游線路和都市創意休閑文化旅游線路等5大線路,共設置260個語音導游點,涵蓋海絲遺址、宗教寺廟、名人故居、名人遺跡、民俗民居、特色街巷、美麗鄉村、生態農莊、工業文創、主題公園、現代景觀、博物館、藝術館、星級酒店、民宿客棧、交通運輸、非物質文化遺產、伴手禮、小吃美食等20多個類別。2016年5月1日,鯉城區率先投用智能語音導游系統,而后是豐澤區、石獅市。今年3月初,泉州臺商投資區也投用了100個語音導游點。至此,全市共建有760個語音導游點。 該負責人介紹說,為適應越來越多的境外游客的需求,讓外國游客更為深入地了解泉州的歷史積淀,體驗古代海絲起點泉州的獨特魅力,專門聘請外文播音員錄制英文導游詞語音包,語音導游有中英文版。 據介紹,在語音導游的帶領下,游客可以自由安排時間,享受輕松、怡情的個性化訂制“深度游”,充分欣賞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文化的獨特魅力。“‘互聯網+’模式的運用,將為泉州旅游尤其是‘深度游’插上翅膀。”該負責人說。 據介紹,智能語音導游系統可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或者由泉州市文旅局官微登錄,系統采用移動互聯網技術、WEB應用技術,主要由主控模塊、音頻處理模塊、圖文展示模塊、好友分享模塊及景點二維碼標識牌組成,操作性好,方便游客使用手機在線下載,實現自助游覽。 該負責人解釋,語音導游的二維碼有時不靈,是因為后臺服務器的網絡出現問題,他們要求技術方進行技術升級,并加強管理。至于二維碼的牌子丟失,是被人為破壞,希望廣大群眾愛護公共設施。 該負責人還表示,接下來,他們將進一步完善語音導游的拓展功能,如自動定位觸發、手繪地圖導覽、GPS定位推送、自助線路規劃等。此外,還將在全市推廣語音導游系統,將全市范圍內的文化類旅游景點分批次地陸續建成語音導游。 智能機器人導游將更普遍 “導游將越來越智能化,導游機器人可能得到普及。”顏靜怡從事導游工作10多年了,她說,最早期的是純人工導游,后來出現各種講解設備,比如擴音器、耳麥等,不過這些設備只是輔助。 后來,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一種新的導游出現了——電子導游儀。電子導游儀就是運用現代的技術和手段創造出來的代替原始人工講解的各種講解設備。常見的有采用數碼技術供游客自由選聽的“數碼按鍵播放機”,還有利用視頻及網絡技術將重要文物做成視頻圖像和配上解說供參觀者觀賞的“觸摸式視頻講解系統”。這兩種一般是在景區內使用,有一定的使用范圍,而且要隨身攜帶這種設備。 顏靜怡說,智能語音導游系統比電子導游儀智能,它不用隨身攜帶設備,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機就行了,我市出現的就是這種智能語音導游系統。現在一些景區出現的機器人導游,則更先進。 據介紹,今年2月27日,首批26臺智能機器人導游在山西平遙古城內正式投入使用。其實,機器人與旅游業的結合這并不是首次,在2015年的時候,機器人產業發展十分成熟的日本就推出過人形導游機器人,其精通三國語言且能進行人機對話,于同年12月在東京都港區臺場的一處旅游咨詢處正式上崗。 在國內,2018年1月,貴州天河潭景區出現了智能旅游機器人“小美”;同年5月,揚州瘦西湖亮相了首款智慧旅游機器人“旺寶”;同年8月,福建龍巖武平縣梁野山景區也出現了智能機器人導游。 “智能語音導游系統應用將越來越普及,導游機器人在旅游行業的應用將會越來越普遍。”市文旅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目前,導游機器人的應用處于初級階段,由于自身技術缺陷導致的應用問題也不在少數。其中,自動移動和靈活性受限,人機交互和情感交流功能不足是制約導游機器人發展的兩個重要缺陷。未來,隨著技術的發展,突破技術壁壘,導游機器人將得到廣泛的應用。 人工導游不會被完全取代 從硬件的電子導游出現開始,電子設備會不會對人工導游產生沖擊的話題就一直存在著。當智能化、移動化的智能導游出現,它們不僅可以講解標準化的內容,還能根據位置自動解說、指引路線,這是不是意味著智能導游可以代替人工導游? “智能語音導游是人工導游的有益補充。”市文旅局有關負責人說,當時建設語音導游系統的初衷是因為古城內諸多文化類旅游景點并沒有專業的講解員,圖文資料單薄,難以滿足自助游客的需求,語音導游系統填補這一空白。“泉州人工導游的缺口還是很大的,語音導游的出現剛好補了這一缺口。” 語音導游的出現,對導游顏靜怡來說減輕了不少負擔。她說,以前游客到清源山游玩,都得靠人工導游講解,現在有了語音導游系統,游客用手機掃一掃二維碼,就可以輕松游玩了。 “人工導游是不可能被智能導游完全取代的,因為人工導游的講解,不僅僅是景點的講解,還包括城市概況、風土人情等。人工導游講解具有很強的隨機性和個性化,好的導游還可以根據游客的知識水平做出不同類型的講解,這是智能導游不能實現的。”顏靜怡認為,更重要的是,人工導游的講解是經過大量歷史文化知識的吸收和熏陶而成,講解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之上,具有個人氣場和思想,而思想是智能導游所不具備的。 業內人士表示,一段好的導游講解,需要導游個人在理解材料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加工,具有文化內涵和個人特色,這樣的語言藝術是智能導游不具備的。另外,導游的價值并非僅體現在景點講解,更體現為對一個城市文化、風俗的深度了解。 “傳統導游服務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具有靈活性與人性化,互動性強。”市文旅局有關負責人說,人工導游有三大功能,講解、服務和導購,目前智能導游還只能代替導游的講解功能,其他功能還需要技術發展的支撐。 “智能導游改變導游業態。”該負責人說,智能導游的出現,改變了以往人工導游一家獨大的局面,也顯露出導游市場兩極分化的跡象,被智能導游取代和淘汰的是毫無特色的導游。 顏靜怡認為,隨著游客文化層次提升,對人工導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加上智能導游做得風生水起,這將倒逼整個導游行業自我提升。她認為,未來被智能導游取代和淘汰的,將是毫無特色的、無法提供更多旅游信息供給的導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