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uikio"><dl id="uikio"></dl></sup>
  • <pre id="uikio"><small id="uikio"></small></pre>
    <input id="uikio"></input>
  • <s id="uikio"><em id="uikio"></em></s>
  • 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頻道> 八閩鄉訊> 龍巖 > 正文
    武平:古鎮“軍家話” 方言寄鄉愁
    2019-04-04 15:00:26?賴志昌?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洪卉  

    中山百姓古鎮 劉耀文 攝

    東南網龍巖4月3日訊(記者 賴志昌 通訊員 王發祥 邱曉麗)武平縣中山鎮,這個人不逾萬、戶不盈千、方圓不過二里的古鎮卻聚居著百余姓氏,素有“百姓鎮”之稱。雖地處純客家縣,被客家方言包圍,令人稱奇的是,這里卻流行一種“軍家話”,造就古鎮“軍家方言島”的特色。

    數百年來,古老的軍家話承載著鄉音鄉愁與一方水土的文化基因。歲月滄桑,“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如今和許多地方的瀕危方言一樣,受時代浪潮的沖擊,軍家話也面臨著傳承與保護的危機。

    存續百年的方言孤島

    中山鎮位于武平縣西南部,距縣城11公里。走進這個古鎮,斑駁的古城墻、光滑的青石板見證了上千年的風雨興衰。

    住百姓鎮,講軍家話。提起古鎮中山,不得不說它“百家姓”的盛名。小小的古鎮,由老城、新城、城中3個村落構成,目前仍有102個姓氏。據介紹,在清末,中山姓氏多達108個。這種情況自清朝初年以來一直延續至今,成為中國罕見的客家文化的一大景觀。與此同時,中山鎮另一文化現象同樣罕見:這便是由軍籍人帶來的與各種方言相融合而成的軍家話,因而中山鎮也被稱為“軍家方言島”。

    在方圓千里的客家方言區里,這種奇特的方言與客家話迥然不同,使用的人口少,地區小,猶如在客家話這個大海中的一座小孤島。人們稱這種方言為“軍家話”。

    “實際上,軍家話的形成與中山鎮的歷史沿革有著密切的關系。”中山鎮主任科員程德全介紹,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筑武平所城,設置武平千戶所(簡稱武所),當時推行軍士屯田政策,駐軍士兵十分之三守城,十分之七墾荒種地。不少軍士服役后就地解甲歸田,成了當地居民。

    這些落籍安家的軍士,來自江西、浙江、安徽、山東、四川以及福建各地,語言復雜,交往中往往發生語言障礙。為了長期相處,他們感到急需一種能充分交流思想的共同語言。于是以較容易被大家掌握的部分贛方言為基礎,吸收各地較熟悉的方言,摻入一部分當地的客家話,形成一種“大雜燴”的方言。再經長期孕育,不斷取舍充實,最后約定俗成,成了一種獨特的方言。因他們祖先都是軍籍,故稱之為軍家話。

    據了解,軍家話最盛行時期在明代,不僅軍籍人講軍家話,武所附近的客家人也會講軍家話,世代相傳成為當地的方言母語。

    不過,這種地方方言在明末清初受到嚴重的破壞。據《武平縣志》記載:“武所自遭屠戮后,所氏幾無子遺。”有不少軍籍姓氏被殺滅絕,有的軍籍姓氏只留一兩個人,有的軍籍姓氏剩下的人寥寥無幾,逃難的人無家可歸,也不敢歸,無親無戚無依靠。然而,慘烈的屠城使中山姓氏不減反增。清政府廣召流民,逃難的居民也紛紛回遷,軍家話又慢慢發展起來。

    百家姓博物園。王發祥 攝

    獨具特色的軍家方言

    據新版《武平縣志》記載:“現在的軍家人主要分布在老城、城中、新城、武溪、太平、龍濟、陽民、卦坑、三聯,以及城廂鄉的長居、下東,有七八千人。”

    這里至今還流傳著“軍家佬,吃豬毛”的典故。自古以來古鎮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它扼守汀州南大門,故又稱為“全汀門戶”。相傳,朱元璋為了鎮守戰略要地,決定在中山鎮設立“武平千戶所”,但武所離南京遠隔數千里,將士征戰方歇,誰也不想去危險艱苦的南蠻之地,朝堂上苦思良策。

    一日,朱元璋召見百名中下級將士,動員他們遠赴邊地,到武平千戶所建功立業。但將士們面面相覷,誰也不愿再去吃苦和冒險。到了午飯時間,朱元璋叫手下端來一大盤大塊帶毛帶血的生豬肉,允諾“誰能吃下這帶毛豬肉誰就可以不用去”。聞聽此言,一大批將士爭先恐后地三口兩口把毛豬肉吃了下去。

    見將士們吃完,朱元璋卻改口說:“你們勇氣可嘉,連毛豬肉都敢吃,還怕山高路遠,還怕瘴癘惡土,還怕小盜小匪嗎?你們到那里,是建功立業,保境安民。”當即命他們明天就出發。吃了毛豬肉的將士啞口無言,第二天就啟程前往武平千戶。

    軍家話世代相傳歷經五六百年而不衰。武所這個彈丸之地,客家話與軍家話這兩種方言并行,百姓聚居雜而不亂。軍籍人對于軍家話的傳承有著強烈的獨立意識,他們不僅將軍家話傳給子孫后代,還要求嫁進軍家的媳婦也須學會軍家話。這部分人會講客家話,也會講軍家話,但在家中或與軍籍人在一起時,他們都用軍家話交流。

    “穿郎衣,轉郎聲,不轉郎聲,骨頭輕!”這是當地軍家人的諺語。“軍家人把講軍家話作為家規祖訓,很早就定下了規矩。”今年71歲的軍家后代危金志告訴記者,以往軍家人娶媳婦,必須在一年內學會說軍家話,軍家人在家里說軍家話,不允許說客家話等等作為家族傳統。

    軍家話特點是發音較快短促,有些發音與普通話相近,與客家話相同,反映出雜糅、混合的特點,形成了語音的混合狀態。如今在中山鎮,仍舊有不少人說軍家話。據介紹,會說軍家話的人,肯定聽得懂客家話;但是,會說客家話的人,不一定能聽懂軍家話。

    中山鎮還流傳著一個因聽不懂軍家話而鬧笑話的傳說。軍家話,管“姐夫”叫作“借褲”。從前有個外鄉客家青年娶了一名武所女子為妻。婚后第一次探親時,男青年向人借了一條新褲子。娘家人親切地叫“姐夫來了,姐夫來了”。不懂軍家話的客家青年聽成“借褲來了,借褲來了”。他誤以為妻子把他借褲子的事情和娘家人說,其娘家人借此羞辱他。

    回家途中,客家青年責問妻子為何不賢,借條褲子都要向家人說,丟自己的臉。軍籍女子聞后大呼冤枉。原來,軍家話“姐夫”二字的發音就是“借褲”。

    中山鎮中心小學,老師在教授孩子們講軍家話。邱曉麗 攝

    說者甚少陷斷代危機

    與屠城所遭受的語言斷代危機不同,在當今社會,軍家話與其他的地方瀕危方言一樣,受到時代浪潮的沖擊,方言的自然傳承正受到越來越多的影響。

    危金志打小教兩個兒子說軍家話,但到了孫輩這一代,他明顯感覺到有些力不從心:“現在孫子孫女都在城里讀書,都說普通話,教他們軍家話,他們也不愿意學。”危金志感嘆,如今家族中的許多傳統也都被打破,不僅嫁入的媳婦不會說軍家話,有時連家庭中的交流也改用普通話了。

    不過這些年,軍家話方言受到了越來越多專家學者的關注,更有不少學者身體力行致力于保護傳承這門語言。華南師范大學教授練春招,便是其中的一位。

    2016年至2017年期間,練春招曾多次率隊到訪中山古鎮以《瀕危漢語方言調查·福建武平軍家話》進行課題立項研究,對瀕危方言“軍家話”進行搶救性的收集與保護。“從調查的現狀來看,軍家話的留存現狀不容樂觀。”練春招介紹,從2017年調查情況看,目前會說軍家話的人口總數在6000多人,人數較往年又少了一些。

    “隨著時間推移,經濟社會發展、人口流動等社會變動,都會造成語言的流變。現在說純正軍家話的人數越來越少了,這也是現在很多地方方言所面臨的困境。”練春招告訴記者,通過走訪調查發現,如今軍家話方言中融合了客家話,“很多軍家話跟客家話同化現象嚴重,一些軍家話除了發音、字詞之外,幾乎跟客家話沒什么區別”。

    練春招坦言,軍家話“萎縮”的原因很多,除了環境、社會等因素影響外,這門方言的自然傳承在新生代中漸漸被阻隔。許多孩子或從小隨父母外出上學,或從小學習普通話,說軍家話的機會不多,導致許多孩子軍家話講得并不流利,“沒有了說軍家話的環境,不會說這門方言的下一代會越來越多,再過幾代這種現象可能會更嚴重,有些方言甚至慢慢消亡,這是很多瀕危方言所面臨的大趨勢”。

    如今練春招所做的事,就是在人口遷徙和語言流變中,為軍家話方言留下語音數據庫。這些年,練春招和學生們背著電腦、帶著攝像機等設備,尋找軍家話方言發音人,請他們對著錄音話筒,用方言念一段錄音文本,完成語言資源保護數據庫的建設及相關的科研成果。

    眼下,練春招正在著手深度挖掘軍家話方言的民俗詞匯、歇后語、諺語、成語、童謠等,用視頻和錄音等方式采集帶有地方文化特點的話語。她透露,下一步還將整理編撰出版以軍家話為主的方言志,“希望能夠為這門方言留存更多的影音資料與素材”。

    活化傳承從娃娃抓起

    “月光光,照四方;四方暗,照田坎;田坎陰,撿枚針……”年邁的老奶奶用軍家話童謠哄睡懷中小孫子,小孫子睡得格外香甜。這或許是許多軍家人兒時對于軍家話最初的美好記憶。

    言傳身教,口口相傳。如今,這種軍家話心口相傳的傳承方式出現在學堂之上。

    日前,記者走進中山鎮中心小學發現,這里的軍家話方言課堂開展得有聲有色。下午4點多,語文老師危龍泉準時出現在教室,他站在黑板前手寫板書,用軍家話教孩子們念基礎的詞匯。為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危老師還教學生們用軍家話打起節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快板:“中山古鎮千年長,武所文化好輝煌……”

    從2012年開始,危龍泉便在學校開設了軍家話方言課,至今已是第七個年頭。年復一年,日復一日,跟著他學習的學生一批又一批。不過他坦言,軍家話難學,甚至比英語還難學。“教學的難點主要是沒有現成教材,只能憑自己兒時的記憶教,很多不一定準確,也是一步一步慢慢摸索。”危龍泉說,作為土生土長的軍家人,打小耳濡目染就能說軍家話,現在很多孩子都說不流利,自己也有責任和義務教孩子們說軍家話。

    不過,開課之初讓危龍泉感到意外的是,這門“偏門”的方言課卻受到一些學生的喜歡,如今他開設的這門課有30多名學生,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報名學習這門語言課。“我們是軍家人的后代,雖然家里父母也懂得說一說,但老師教得更地道,我很喜歡上危老師的課。”四年級學生危鑫學習軍家話已有兩年,他告訴記者,除了用軍家話在家和父母交流外,他有時候也會把從老師那兒學的軍家話教授給弟弟妹妹。

    “這么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傳承和保護軍家話。”副校長盧耀貴介紹,為了讓這獨特的方言傳承下去,從2012年開始,結合校園特色文化,“傳承古鎮文化,打造文明校園”,學校把軍家話以選修課的形式帶入課堂,成為該校的“校本”課程。經過多年的教學,當中的許多學生已能夠流利地說這門方言。

    傳承的形式不僅在課堂,用軍家話演繹“三句半”的表演節目,學生們還經常到各處登臺表演,成為當地的一道亮麗風景。“通過校園傳承,我們希望能夠留住這個古老的鄉音,讓更多的下一代記住這份鄉愁。”盧耀貴說。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3页在线,蜜桃臀久久伊人福利,国产精品成人免费,美丽的姑娘在线观看完整版中文
    <sup id="uikio"><dl id="uikio"></dl></sup>
  • <pre id="uikio"><small id="uikio"></small></pre>
    <input id="uikio"></input>
  • <s id="uikio"><em id="uikio"></em></s>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特级淫片免费| 美女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欧美性大战久久久久久| 在线播放免费人成毛片乱码| 国产精品看高国产精品不卡| 伊人影院在线播放| tube8中国69videos| 精品久久天干天天天按摩| 成年18网站免费视频网站|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线人| 美女被吸乳羞羞动漫| 忘忧草日本在线播放www| 午夜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 免费一级毛片正在播放|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看| 黄瓜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在线视频www色| 国产亚洲人成a在线v网站|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蜜桃臀av高潮无码| 欧美成人免费公开播放欧美成人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69| www四虎在线高清| 电影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高清小视频| 免费夜色污私人影院在线观看| 久久99精品九九九久久婷婷| 黄色永久免费网站| 日本免费福利视频| 含羞草影院视频播放| yy6080影院| 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普通话 | 亚洲白色白色永久观看| 22222色男人的天堂| 最近最好最新2018中文字幕免费| 国产精品无码无在线观看| 亚洲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邱淑芬一家交换| 日本护士取精视频xxxxx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