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通村中央壩自然村一角 東南網龍巖3月7日訊(記者 賴志昌 通訊員 謝進發 邱曉麗 鐘玲芳 文/圖)“感謝縣政府、縣教育局及時出臺政策,盼了許久,孩子終于能在縣城上學了!”一名來自農村的家長說,去年9月,她的孩子在武平縣政府啟動“陽光招生”預案后,順利從鄉下進入縣城小學就讀,她再也不用為孩子上學的問題發愁了。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圍繞“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目標,2018年武平縣著力提升城市品質、補齊民生社會事業短板、改善城鄉居民出行條件、守護群眾安全,累計投入8.7億元,完成了12件為民辦實事項目,交付了一張人民滿意答卷,讓老百姓享有更多、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城市品質提升 百姓齊點贊 初春暖陽,微風送爽,走進武平縣城廂鎮南通村中央壩自然村,百年香樟樹下,映入眼簾的是干凈整潔的柏油小道,茶花、三角梅、鞭炮花爭奇斗艷,三五成群的路人駐足拍照,好一派生機盎然之景。如今,昔日臟亂差的“城中村”已一去不復返,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 南通村中央壩自然村曾是一個垃圾遍地、治安亂、環境差的“城中村”。去年,南通村中央壩背街小巷改造被列為武平縣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共投資650萬元,重點進行了“兩違”建筑拆除,對巷道兩側建筑進行了立面改造。 值得一提的是,在改造的同時,當地著力以項目建設帶動鄉風民風轉變,讓群眾參與主導,讓原有亂搭建亂堆放,臟、亂、差的中央壩背街沿河小巷綜合改造提升為原始、自然、有田園特色、聽得見蛙聲、記得住鄉愁的山水田園。 如今,村容村貌已煥然一新,村風民風得到極大的提升。“春節前改造完成以后,村民特別是回家過年的外出鄉賢都紛紛點贊,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也得到顯著的提升,政府又為老百姓辦了一件大好事、大實事!”南通村村主任鐘富正深有感觸地說。 據悉,2018年武平縣共投入1500萬元進行城區背街小巷整治,除了完成中央壩的改造提升外,還對城南社區豐平小區和興賢坊大水圳巷及觀音堂巷進行了改造,并全面提升背街小巷精細化管理水平,努力創建一批富有區域特色、彰顯文化底蘊的特色街巷。 同時,該縣還實施了城區“綠亮美”和智能化改造提升工程,補植行道樹、安裝路燈、整改井蓋、完善安防設施、建造公廁等,實施博物館、將軍廣場、市民服務中心等城區建設工程,不斷提升城市品質。此外,還投入近6000萬元在東門市場、原民政局、原城關衛生院、梁野大道旁及政府西路建設公共停車場,新建了一批公共自行車站點,方便城區居民出行。 出行條件改善開辟“小康路” 據了解,平川河(東門橋至七坊橋)兩岸生態修復改造工程全長1647米,含道路、橋梁、交通、給排水、管線綜合、電力通信、照明、停車場及景觀綠化等工程建設,項目概算總投資5930萬元,于去年8月正式開工建設。項目建成后,將貫通西岸東門橋至七坊橋道路,完善東門橋至七坊橋兩岸道路的交通基礎設施,讓群眾在普通道路上感受“高速”駕駛。 2018年,武平縣始終把改善城鄉居民出行條件,作為一項重要民生工程來抓,堅持重點項目帶動,以“四好農村路”建設為著力點,完成交通基礎設施投資5.75億元,在龍巖全市交通運輸系統績效管理考評工作中榮獲第一名。 武平道路建設項目可謂遍地開花。客都匯至梁野山景區專用通道、梁野山景區入口至云礤村路面改造、環梁野山“五朵金花”五村互通省道205線至堯祿段等項目建成通車;完成農村公路建設67.5公里、危橋改造9座、道安生命防護工程62公里;在龍巖全市率先實施農村客運公交改造試點。此外,全省國省道養護管理標準化示范現場會、全省“四好農村路”運營好現場會在該縣召開,武平的經驗做法在全省得到進一步推廣。 今年,武平將狠抓城鄉協調發展,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在改善面貌中加快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確保雙龍鐵路龍巖至武平段按計劃上半年開工,同步規劃建設武平高鐵站交通樞紐一體化工程;繼續實施城區道路提升工程,力爭全面建成環城東路、環城北路、環城西路改造項目,基本建成環城快速通道,抓好南環路等項目建設,綜合施策解決停車難問題;加快中赤、下壩等農村公路提升改造工程,改造農村公路危橋,鋪設農村路網,推進面向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網狀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補齊進村入戶不通不暢的短板,為村民脫貧致富開辟奮進“小康路”。 補齊民生短板 滿足新期盼 “幼兒園升級改造后空間寬敞了,綠化、戶外活動場所也漂亮了,我們家住這個片區,接送孩子也方便了。”新春開學第一天,武平縣高新區幼兒園人頭攢動,家長鐘先生有些激動地說。據了解,武平縣高新區幼兒園原為文溪小學改建的文溪幼兒園,去年政府投入450萬元對其進行改建,大大緩解了高新區適齡幼兒入園難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武平縣城區不斷擴大,人口不斷增多,孩子能上學、上好學,成了每位家長的熱切期盼。武平以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為重點,教育改革向著民生關切的熱點、難點問題發力,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對城區學校進行擴容提質,實現學生家長“不能擇”到“不必擇”“不需擇”的轉變。僅2018年,武平縣便投入1.4億元進行城區學校擴容,完成了梁野幼兒園、碧水幼兒園和高新區幼兒園的改造,并啟動第三附小、武平初級中學、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學校的新建或擴建提升項目。2019年,該縣還將繼續投入1.8億元,實施城鄉“四校三園”建設,改善城鄉居民的就學條件。 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保障“幼有所育”的同時,武平縣還加強推進健康武平建設,確保老百姓“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每次看大病要去外面大醫院看,搞得全家人都心力交瘁,希望縣里的醫院醫療水平跟上去,看病醫病就省事省心了。”今年年前,剛從龍巖第一醫院轉院回武平縣醫院的患者王先生述說了外出就醫的無奈。 不過,王先生對改善醫療水平的熱切期盼,正漸漸變成現實。解決群眾看病就醫難的問題,提升縣級醫院服務能力是關鍵。2018年,武平縣將此列為為民辦實事重大項目,投資3300萬元實施縣醫院醫養中心建設,目前已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并投資1800萬元實施縣醫院精神科病房改造項目,改造病房1200平方米,新增精神科病床60張。同時,不斷優化縣醫院功能、完善技術力量,力爭早日建成縣醫院三級乙等綜合性醫院,消解群眾外出就醫困擾。 此外,武平還著力加強醫療體系建設,完善基本公共衛生和重大公共衛生項目。2018年,武平縣著力完善第二醫院建設,健全婦幼健康服務體系和疾病防控體系,開展國家級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創建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公共衛生服務網格布局。 去年,武平縣還啟動了武平縣福利中心三期“康復大樓”的建設,開工建設平川鎮家園模式居家養老日間照料中心,5個農村幸福院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