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凡 2月11日,《三明日報》一版以“春節里的‘圓桌會議’”為題,報道了尤溪縣八字橋鄉黨委、政府,在近幾年形成的“慣例”,利用春節期間,在外地工作學習的鄉賢們回鄉過年之際,主動對接,走訪入戶,訪賢問能,介紹鄉情,讓鄉賢熟知家鄉情況的同時,也為鄉賢貢獻所學所長、報效家鄉打通高效的服務通道,讓人看了很受啟發。 鄉賢是什么意思?它是漢語詞語,釋義為品德、才學受鄉人推崇敬重的人。鄉賢存在兩種:一種是“在鄉”的鄉賢,另一種是“不在鄉”的鄉賢。鄉賢文化,是傳統鄉村文化的組成部分。從鄉村走出去的精英,或致仕,或求學,或經商,他們以自己的經驗、學識、專長、技藝、財富以及文化修養參與家鄉新農村建設。他們身上散發出來的文化道德力量可教化鄉民、反哺桑梓、澤被鄉里、溫暖故土,對凝聚人心、促進和諧、重構鄉村傳統文化大有裨益。 如今鄉賢的概念比過往的鄉賢或者鄉紳有了更加多元的現代化的解釋,對于流動的人群,需要城市來完成個人發展,但同時他們是對家鄉存在依戀的人群,作為身在異鄉之客并不代表家鄉情感的減弱,在諸多在外的鄉賢們口中得知,他們想要的往往就是一封來自故鄉的邀請函,一句家鄉的問候語。血緣、地緣、業緣是在中國文化滋養出的軟性聯系,使得鄉賢思鄉、愛鄉成為一種可期的狀態。 讓在外的鄉賢,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揮其特有的積極作用,這將是鄉村振興中一次極富意義的路徑實踐。鄉賢身份的多樣性和重要性,構成了未來鄉村建設的多種規劃方向,重新調整鄉賢認知是鄉土文化的倫理訴求,鄉賢所帶動的市場資源是鄉村經濟的基本要素,是解決鄉村治理資源、人才匱乏的一種路徑。 故土情深,不忘根本。如今,散布于全國各地的在外“游子”紛紛返鄉,他們在感受家鄉日新月異的同時,也積極為家鄉發展出謀劃策。全面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人才和智力的支持。正如報道中所說,在外鄉賢們擁有的新眼界、新知識、新技術,通過他們的經歷,以及所學新知識、新技術和文化、法律等,獻策家鄉發展,共同作用于家鄉建設。通過他們的帶動和指導,有利于更好地帶動、組織和凝聚家鄉父老鄉親發展經濟;有利于引導優秀人才凝聚在鄉村振興事業周圍,增強在外鄉 賢的影響力;有利于帶出和培養一批適應新時代鄉村建設需要的基層管理人才,以實現鄉村振興的共同目標。 從這個意義上說,尤溪縣八字橋鄉黨委、政府,關心、重視在外鄉賢,暢通引“智”引資渠道的做法值得點贊和借鑒。 |